EN
https://www.gov.cn/

北京:今年GDP計劃增6.5%左右

2017-01-15 09:33 來源: 北京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功能求發展”
今年GDP計劃增6.5%左右

昨天,一份《關於北京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擺放在了市人大代表面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數據,是6.5%——2017年GDP增長計劃。

2017年,北京如何實現GDP增長6.5%左右的目標?功能疏解是否會拖累經濟增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解讀這份報告時表示,本市正加快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向“疏解功能求發展”轉變,在去年GDP預計增長6.7%左右的良好基礎上,今年將努力推動首都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疏解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城六區人口規模擬降3%左右

今年6.5%左右的目標,不再只是簡單的經濟增長計劃。

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要充分發揮疏解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先導作用,也就是用疏解來帶動産業轉型、城市治理、人口調控等各方面工作。

1個月前,寒冬裏的永定河四季青段,盤踞數十年的違法建設終於得到了連片整治,河道南側將鋪開一幅綠意盎然的錦繡長卷。這只是2016年北京完成3000萬平方米拆違任務的一個縮影。今年,北京將繼續加碼,完成拆除4000萬平方米以上違法建設的任務。

去年,北京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關停退出335家,累計已達1341家,用3年時間完成了關停1200家的任務。今年,本市還將關停退出500家以上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2570家。

和6.5%同樣重要的是,今年北京的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將分別下降3.5%、4%,水耗下降3%左右;房地産投資佔比將進一步下降。另外,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將保持在2200萬人以下,其中城六區人口規模在去年下降3%左右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再降3%左右。

優化提升中心城服務保障能力

兩成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投向親民工程

北京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背後都有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破解難題的根本選擇也就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的報告中,也有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描述:擬落實化解過剩産能實施方案,確保完成分流安置煤炭企業職工2105人的任務,支持首鋼集團化解外埠産能,退出處理危廢以外的全部水泥産能,支持分類處置50戶以上“僵屍企業”……

2017年,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安排上重點聚焦基礎教育、養老和棚戶區改造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需求。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突出為民、近民、親民,北京首次建立了政府投資民生改善專項工程包,將加快棚戶區改造、微循環道路、城市公共空間等項目建設,投資資金規模佔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比重不低於20%。實施軌道交通新線出入口周邊環境整治,制定2017至2020年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方案,年內完成總任務量的30%。圍繞增設停車位、加裝電梯、空中飛線入地等方面,在中心城選擇9個小區率先開展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為全市老舊小區改造摸索經驗。

今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將體現出效果。北京市民身邊將新增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新增1000個便民商業網點,社區蔬菜直通車、社區菜店也將開到小區裏、家旁邊。

“我們要通過疏解整治實現空間騰退、留白增綠、改善環境。”相關負責人説,在疏解的同時消除隱患、補齊短板、提升功能,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才會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疏解與提升帶來的好處。

創新驅動“高精尖”發展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今年初具規模

市場騰退、企業搬遷,北京的經濟怎麼辦?

一批國家級科技工程落地、開工,會回答這個問題。

僅去年一年,17項重點科技産業項目的開復工面積就已經突破了200萬平方米,隨著中關村衛星通信大廈、中關村壹號、中關村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園、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材料及應用産業化項目等一批項目投入使用,這些高科技項目將為北京的經濟增長裝上更強大的引擎。

根據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今年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初具規模,到2020年,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將進一步強化,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撐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目前,北京的服務經濟佔比已經超過80%,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優勢進一步鞏固。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發展趨勢,以體育健身、教育養老、旅遊休閒等為代表的服務消費將繼續發力,對北京經濟增長起到基礎性支撐作用。

“我們對2017年經濟增長實現6.5%左右的目標滿懷激情、充滿信心。”這位負責人説。(記者 耿諾 潘福達)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