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以“拆治歸”組合拳引領發展新優勢

2017-01-22 17: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1月22日電(記者 何玲玲、王俊祿)浙江台州市黃岩區的三江口,本應是原生態保護的“綠三角”,卻一度是違法建築集中地。不久前,原屬11家企業的15萬平方米違建被夷為平地,將投資15億元,“浮起”一座佔地近500畝、惠及民生的生態“綠島”——三江口濕地公園。

這是浙江“拆治歸”組合拳的招式——以“三改一拆”改變城鄉環境,拆出發展空間;以“五水共治”修復山河本色,治出轉型實效;以“浙商回歸”引入優質項目、納入發展活水——站在歷史新方位,浙江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縱深推進,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三改一拆:打破瓶瓶和罐罐,升級顏值與內核

2016年10月,溫州鹿城區雙嶼街道發生危舊農房倒塌事故多人傷亡。而此前,這裡拆徵拉鋸戰已進行多年。“拆”與“拒拆”的背後,是當地痛定思痛消除隱患、推動區域轉型發展的決心,與觸及局部短期利益、固守瓶瓶罐罐思想的博弈。最終33天后,當地幹部經過細緻工作,12.71萬平方米老舊農房被全部拆除。

從小作坊起家、見縫插針式的“草根經濟”無疑是浙江人搶抓改革開放機遇、破除要素制約的先手棋。然而,亂搭亂建的小作坊、小工廠,以及其他各種違法違章建築也隨之“野蠻生長”,發展空間被嚴重制約。

時不我待,2013年2月21日,浙江省政府印發通知,提出要在全省“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拆除違法建築”。一場關乎浙江發展未來、牽動萬千百姓的行動席捲全省。

拆出空間,騰籠換鳥。金華浦江縣拆除違建水晶加工場所2萬餘處,僅保留526家,産值不降反升,2016年行業總産值超90億元,超出歷史峰值兩成多。一批企業成為行業龍頭,高起點打造的“水晶時尚小鎮”呼之欲出,行業逐漸向高端、集群、智慧化發展。

告別臟亂差和違法建築,浙江城鄉面貌一新,百姓居住環境顯著改善。以重整山河的氣魄,浙江交出了飽蘸汗水的成績單。2016年,浙江拆除違法建築1.54億平方米、四年累計6.29億平方米;改舊3.38億平方米、累計9.26億平方米。

浙江省委表示,“十三五”時期,浙江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把違章建築、污泥濁水、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

五水共治:鐵腕重整山河水,重現秀美綠江南

江南水鄉,河湖縱橫,如何管住大大小小的8萬多條河?浙江省舉全省之力推進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為內容的“五水共治”,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蓄積發展動力,贏得百姓點讚。

水環境治理離不開增長方式轉變。浙江力圖通過治水,倒逼産業轉型升級。在杭州富陽,造紙噸紙耗水由20萬噸下降到8萬噸,産品也由低端的白板紙向食藥用高端用紙轉型。

“五水共治”形成了環境倒逼的高壓線,治出了經濟轉型新藍海,“因水而變”的産業變革俯拾可見。西山漾位於湖州吳興東部新區,是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臭水浜。通過治理,這裡重現了良好生態,成為浙江首批特色小鎮——湖州絲綢小鎮,目前共有30家絲綢龍頭企業入駐。

“省長村長,都是河長”。為了讓每條河流恢復清澈,浙江全省建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這是一支多達6.1萬人的治水大軍,他們俯身挖淤泥,星夜查排污,努力償還歷史欠賬,不信清流喚不回。

翻開浙江治水地圖,不管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大江大河“大動脈”還是溪流湖泊“小血管”,都在發生巨變。2016年,浙江完成河道綜合整治2836公里,完成4173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

浙商回歸:轉換動能引活水,雁歸故土競風流

2016年底,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將戰略佈局重新聚焦家鄉,投資32.6億元開工吉利汽車臨海産業園擴建項目,建成後年産整車將從10萬輛提升到30萬輛,年産值可達330億元。毗鄰的溫州,2016年9月的一次世界溫州人大會,簽約項目總投資高達583.3億元。

浙商在“走出去”過程中積累的新觀念、新技術、新資源,如今已成為浙江經濟強大的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人脈資源支撐,呈現出産業、資本、總部、人才科技等多種回歸方式。隨著這些“大項目”“戰略性項目”的落地,逐漸形成了“引進一個、帶動一批”的效應,完善和提升了浙江的産業格局。

家鄉的精彩,令在外浙商看到了新機遇。2016年,浙江多次高規格召開浙商回歸工作推進會,省、市、縣三級領導領銜聯絡100個重點引項目。同時,結合宣傳推廣浙江發展成果,激發浙商的歸屬感、自豪感。

“浙商回歸”帶來了人才、科技回歸,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持續動力。據浙江省發改委統計,2016年浙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約3450億元,增長12.5%,其中新引進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90個,15億元以上項目62個,30億元以上項目21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