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的集聚效應

2017-01-28 07:2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遨遊星漢,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純國産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摘得世界超算桂冠……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等科學和醫學期刊出版社制定的指數顯示,2012年至2015年,中國成為高質量科研産出增加最快的國家。

從昔日的奮進跟跑到比肩並跑,再到部分成果世界領跑,“逆襲”的中國背後是創新集聚效應的投影。

這樣的集聚效應,需要技術創新主體——企業的自我堅守。十幾年前,中國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我國彩電整機産業長期忍受“缺屏之痛”,京東方敢於破釜沉舟,對技術研發長期保持著銷售額7%的高投入。如今,中國面板産業已在世界領先,京東方功不可沒。

這樣的集聚效應,需要科研人員甘於清貧、坐得住冷板凳。早上8點多上班,晚上8點多下班,週末經常還要加班,這是很多科研人員的工作常態。正是因為多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有了“接地氣”的天天P圖和“高大上”的腦網絡組圖譜這樣的創新成果。

這樣的集聚效應,需要政府搭建良好的創新“生態”。創新不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對小微企業來説,資金不足、資源短缺都是其科技創新征途中遇到的難題。一張小小的科技創新券雖不起眼,卻在危難之際幫助中雲智慧渡過了難關,實現了成長。

創新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期待更多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多科研人員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更多有力創新政策落地開花,唯有如此,創新中國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舒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