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春佳節 河北觀“禮”

2017-02-02 07:31 來源: 北京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月二十八日,遊客在石家莊組團參觀《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圖為觀眾參觀河北博物院首次展出的宋代大晟銅鐘。河北日報記者 龔正龍攝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昨天(1日)一大早兒,河北博物院南門外,儘管寒風凜冽,但等候檢票參觀《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之“禮儀篇”的人們早就排起了長隊。“從正月初一開始,每天一開館就有很多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來參觀,真是盛況空前!”河北博物院講解員賈葉卿告訴記者。

春節期間,省博物院文化活動非常豐富,除9個常設陳列展覽外,還增加了7個臨時展覽。其中由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聯合推出的《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最受歡迎,該展覽分為居家篇、藝術篇和禮儀篇,分別在京津冀三地博物館(院)開展。這是三地首次以“同一主題、三個篇章、三地聯展”的形式舉辦展覽,通過展示來自三地的600組(件)古代禮器和藝術品,闡釋京津冀地區傳統“禮”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這真是實物嗎?以前只在書本上見過啊!” 來自北京的遊客馮靜達在展出的紅山文化祭祀神器勾雲形玉佩和西周盤龍紋銅盤前,禁不住讚嘆起來。馮靜達是一名現役軍官,當天是由在北京工作的石家莊籍女友陪伴來河北博物院參觀。

“這件勾雲形玉佩由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種獨特的神秘感。專家認為,該器物是遠古部落首領用於原始宗教圖騰崇拜和祭祀的神器。西周盤龍紋銅盤是一種盥洗器,也是青銅禮器。”賈葉卿講解著。

“現在談到‘禮’,比如禮貌習慣、文明用語、拜年問候……再平常不過了,為何古代會花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去鑄造蘊含‘禮’的珍貴器物?”馮靜達問。在一旁觀看文物的天津遊客翁文洪也深有同感:“古人這樣看重‘禮’,究竟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大家問得很好。”賈葉卿解釋説:“中國被稱作禮儀之邦,是有著深遠緣由的……” 賈葉卿的講解,吸引了眾多遊客。

馮靜達感慨地説,這次到河北博物院參觀真是大開眼界,希望以後京津冀三地多舉辦這樣的展覽,讓三地觀眾既能欣賞到珍貴文物,又能熟悉、了解並傳承悠久的歷史文化。

“據初步統計,正月初一至今,已有逾3.6萬人來參觀《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其中很多京津遊客是買了套票組團前來的。受此鼓舞,我們將儘早推出配合展覽的講座及面向各年齡層的社會教育活動。”賈葉卿告訴記者,河北博物院的一系列新春文化活動將持續至2月26日。(河北日報記者 龔正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