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央一號文件給力農業供給側改革

2017-02-06 07:56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怎麼走?我國産糧第一大省黑龍江交出了一份生態化種植、科技化改造、産業化發展的綜合改革答卷,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圖為在黑龍江省大興農場,大型機械在田間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2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在這份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了焦點。專家普遍認為,針對我國農産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一號文件給出了有力措施,這不僅有助於農業競爭力提高及農民增收,更將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糧食安全要確保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安全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再次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在數量上,《意見》提出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未來,中國將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加快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種植結構。糧食作物要穩定水稻、小麥生産,確保口糧絕對安全,重點發展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

在質量上,《意見》強調全面提升農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未來,中國將深入開展農獸藥殘留超標特別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治理,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量使用農獸藥、非法添加和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正河對本報記者分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時表示,總體來講,中國耕地面積緊張,人口消費量大,糧食安全必須重視。為此,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的調整優化必須緊密圍繞著保障中國食物安全特別是保障口糧絕對安全的要求來進行,在任何形勢下都不能動搖。否則,若國際形勢變化,就會造成很大壓力。

“我們以前一直提數量安全,這幾年對質量的關注也逐步提升。目前中國糧食數量整體表現不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更突出的是提高農産品質量。要減少低水平積壓,避免損害農民生産積極性。從長遠週期考慮,促進農業平穩發展,避免忽高忽低,切實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張正河説。

農民增收有保障

當前,中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問題仍很突出。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同時,確保糧食生産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04年以來,農民增收形勢總體上非常好,2016年則有所放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這個大主題,給出的很多措施都將提高農民收入作為重中之重。

記者發現,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確實不少,如優化産品産業結構,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壯大新産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産業鏈價值鏈,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産業,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等。

“促進農民增收,要在存量和增量上同時做文章。在存量方面,《意見》注重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等方面做了具體部署;在增量方面,《意見》則緊緊抓住了農産品供給結構調整這個關鍵,鼓勵農民提檔升級,多生産市場需要的優質農産品,同時拓展鄉村休閒旅遊、農村電商、食品加工等領域,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農業産業鏈向高附加值區間延伸。”孔祥智説。

補齊短板強基礎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唐仁健指出,近幾年我國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開了頭、有進展,但需要在發展目標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數上再厘清,在政策舉措上再加力。

補齊短板強基礎,中央一號文件有實招。比如,在農田基本建設上,提出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持續推進中低産田改造;在環境建設上,就生活污水治理、新能源發展、公路建設、飲水安全、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等諸多方面設定了具體目標;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對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農民關心的現實問題給出了明確答案。

“需要看到,儘管近年來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但相比于發達國家,需要補齊的短板確實還有很多,比如農産品加工能力不足、農業社會服務體系無法滿足需要、農業生産組織化水平不高、土地改良升級能力不夠等。從國外經驗來看,補齊這些短板顯然需要國家投入或者以政府帶動社會投入的形式來實現。”孔祥智表示。

孔祥智進一步指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從財政、金融、科技、創新等諸多方面都給出了鮮明的對策,這無疑有助於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創造條件,併為中國農業乃至中國經濟的持久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王俊嶺 邱海峰 李 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