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雲南:從“開放末梢”跨入“開放前沿”

2017-02-20 07:3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雲南邊貿日漸繁榮 貨運專列直通歐洲
從“開放末梢”跨入“開放前沿”

雲南各民族群眾喜迎高鐵開啟雲南發展新起點。資料圖片

和諧號動車組從昆明南站開出。資料圖片

一場時不我待的跨越發展之戰考驗著彩雲之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並作出重要指示以來,雲南按照“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和“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新定位新要求,搶抓機遇、換擋提速。

優勢在區位 出路在開放

今年春節,來自四面八方返鄉、探親、旅遊的人們第一次坐著高鐵,追尋雲南高原的溫暖陽光,體驗有別以往的家鄉記憶。

在新開通的滬昆、雲桂、昆玉三條高鐵拉動下,春節黃金周雲南迎客2296萬餘人次,同比增長65.28%,成為國內最熱旅遊目的地。

高鐵帶來的改變,不僅是生活,更是向世界介紹雲南的方式。對接世界,雲南已開啟“加速度”。

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實現跨越發展?雲南的回答鏗鏘有力:自覺把雲南發展放在全國大局中謀劃,找準國家戰略與雲南發展的契合點,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積極作為、尋求突破、打破常規、提速發展。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雲南夯實基礎,交通投資逐年增長,跨越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僅2016年,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564億元,鐵路新開通里程706公里,是前5年的1.5倍。

不僅如此,過去5年,全省GDP年均增長10.1%,綜合經濟實力增強,脫貧攻堅穩步推進,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雲南是我國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重要大通道。雲南經濟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

連續舉辦了四屆的中國—南亞博覽會客商雲集,貨運專列直通歐洲,邊境貿易日漸繁榮,平臺效應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的不斷推進,雲南正在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從“開放末梢”變為“開放前沿”,對外開放天寬地闊。

民生改善換來民心凝聚

一連串的成果背後,彰顯的不僅是跨越發展的速度與激情,更是全省人民對發展的認同、期待與共享。

“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從扶貧攻堅到震區重建家園,從美麗鄉村建設到推進“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創建工程”,從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作為我國擁有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同時也是全國貧困縣數量第一、貧困人口第二的省份,雲南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針政策,以整村、整鄉、整縣、整州推進和整族幫扶為平臺,切實改善各族群眾生産生活,用堅實的行動兌現莊嚴承諾。

魯甸縣龍頭山鎮光明村,兩年前曾是滿目瘡痍的地震廢墟上,一棟棟漂亮又安全的別墅式民居沐浴在暖陽中,全村2121戶村民在去年春節前全部搬進統一設計的抗震新居,村裏還修建起了佔地100多畝的村集鎮。“恢復重建以來,家家戶戶住新房,喝上乾淨水,還修通了上百公里的通鄉、通村、通組路,這都是全村群眾祖祖輩輩盼望的事。”光明村村委會副主任馬世相説。

獨龍族唯一的聚居地貢山縣獨龍江鄉,獨龍江公路和高黎貢山隧道的貫通,讓這裡徹底告別大雪封山的歷史。對這個僅4400余人的鄉,雲南投入扶持資金超過13億元。許多村民放下了鋤頭,握起了方向盤,做起了小生意,成立了合作社、加工廠,收入來源逐漸多樣化。

雲南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連續5年財政支出超過七成投向民生領域;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0元,同比增長9.8%,增幅高於全國1.4個百分點;一批重大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紮實推進;醫療保障體系覆蓋面不斷擴大,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分別達到422.3萬人、2251.35萬人;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截至去年8月底,通過“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共扶持9.88萬人創業,新增發放創業貸款95.1億元,是全國發放貸款最多的省份。

脫貧攻堅是雲南“十三五”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省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州(市)、縣(市、區)、鄉(鎮)抓落實”工作機制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責任機制,搭建社會參與平臺,深入開展“挂包幫”定點扶貧,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努力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

民生換民心,30萬多名各級幹部沉到脫貧攻堅一線,全覆蓋427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滿足不同民族需求的幫扶措施如同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山深處、村村寨寨,得到各族群眾的衷心擁護。

以“綠”為底鋪展新畫卷

烏蒙山磅薄大氣、熱帶雨林生機盎然,洱海碧波盪漾、雪山聖潔巍峨……七彩雲南,一方山水讓人流連忘返。

“蒼山不墨韆鞦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大理把洱海治理作為“頭等大事”,僅去年投入就接近“十二五”時期總和。不光大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已內化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雲南積極探索綠色跨越發展之路,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雲南是較早探索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省級頂層政策設計的省份之一,在健全政績考核、完善責任追究及獎懲機制等方面開展諸多探索。在追求GDP增速和可持續發展之間,雲南堅定“綠色”步伐,以“綠”為底色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動真格、用真功、求實效的舉措換來的是藍天白雲時常“刷爆”朋友圈,滿目蒼翠、碧波盪漾、人花共榮的七彩雲南正在成為讓世界共享的美好畫卷。

圍繞新目標新定位,雲南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改革舉措出臺的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舉措取得重大突破。隨著一道道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口被攻克,一個個橫在百姓心中的阻隔被化解,改革成果不斷為各族群眾所共享,正在匯聚成為引領跨越發展的強大動能。

放眼未來,雲南實現跨越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景已現。這條符合雲南實際和時代要求的發展之路,在4700多萬各族兒女的熱切期待和創新實踐中,變得更加明晰,更加廣闊。(王永剛 段曉瑞)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