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科院大氣灰霾研究成果媒體通報會在京舉行

2017-03-02 09:39 來源: 中科院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灰霾研究成果媒體通報會在京舉行。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B類先導專項“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A類先導專項“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相關負責人等在會上分別介紹了相關情況。

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張永清介紹,針對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灰霾問題,中科院早在2012年9月就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從大氣灰霾的追因和溯源兩方面設立研究主線,在大氣灰霾形成機制、預報預警模式、環境監測設備、污染物控制技術、遙感監測等方面開展系統研究。2015年10月,中科院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進一步匯聚院內外大氣環境領域的優秀科學家智力資源,推動我國大氣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的原始創新,建設世界一流的大氣環境科學研究平臺。

目前,中科院已建立了京津冀天地空一體化的立體觀測體系,自主開發了大氣灰霾預報預警模式,有力支撐了“APEC”、“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和“G20峰會”等重大活動以及重污染應急的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在成因研究、控制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由於大氣灰霾污染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的特點,中科院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支持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為解決灰霾問題繼續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介紹,2013年以來全國空氣質量總體向好,但秋冬季節污染沒有得到顯著改善。灰霾污染具有內外因相互作用的複雜性,灰霾是大氣中的PM2.5及其前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氣體)的濃度嚴重超過環境容量所致,出現以低風速和逆溫為特徵的不利氣象條件是霧霾形成的外因。我國現階段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基數大,現有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實現空氣質量根本好轉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專項首席科學家王建國介紹了低階煤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開發的煙氣多種污染物幹法一體化脫除技術已開展示範運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建國、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運法、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程天海等科學家分別介紹了灰霾遙感監測、預報預警模式、環境監測設備、污染物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媒體通報會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主持。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務局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