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記者“攔部長”到部長“排隊”主動發聲

2017-03-03 22:54 來源: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剛履新的商務部部長鍾山,今天首次在全國兩會上面對媒體。他露出笑容,鄭重其事,“記者們想問的問題儘管問”。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在人民大會堂北門那條鋪著紅毯、不足百米、被視為媒體鏖戰重要場所的“部長通道”上,發生著讓“老記”們“感覺不一樣”的變化:這天,國家部委的6名掌門人,挨個走到扛著“長槍短炮”的記者們面前,面對麥克風主動回應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

而在一些資深記者的記憶中,以往,“攔部長”是“跑會記者”的一道“硬功夫”,成都商報記者趙倩就曾因一天攔下10位部長而走紅。不過,彼時,被“攔”下的部長,面對記者提問,有的搖頭擺手,有的無可奉告。

“情況在近年來有了明顯不同。”多名跑會記者發現,從大會堂北門步入會場的部長們,開始能夠面對守候在此的記者,願意走到臺前的部長越來越多。今年,部長排隊等候著,最後一名受訪部長等了25分鐘。

實際上,部長們面對公眾的姿態正不斷發生著變化:從一開始被記者追著跑、閉口擺手,到在大會堂部長通道,積極向記者回應社會熱點,再到“部長之聲”主動發聲、直面公眾關切——這種變化已成為一扇洞察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透明度的窗口。

2017年兩會第一次部長通道採訪。記者 章正 攝

自2013年李克強當選國務院總理以來,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增強現代社會透明度,成為一條鮮明的施政主線。

2013年兩會後十多天,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召開,李克強總理把強調“政務公開”作為關鍵詞之一。他告誡官員,現代社會透明度很高,一旦公開不及時,就會議論紛紛甚至遭無端猜測,因此,必須主動、及時地向群眾“説真話、交實底”。

第二年的兩會上,趙倩看到了時任環保部長周生賢。此前,她“攔”周部長三次,只成功一次。這一次,周生賢剛進北門,工作人員沒溝通多久,他就向記者席走來。趙倩搶問:“您家裏用空氣凈化器嗎?”周生賢笑了,在介紹了近兩年空氣質量數據之後,他坦誠霧霾治理存在企業偷排、地方政府保護、環保部門監管不力等問題。

在2016年兩會之前,李克強總理又給部長們下了“命令”:“你們可不能記者一發問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張開,直截了當地回答問題。”

那段時間,一名在醫院排隊數日而未挂到號的女孩,被錄下怒斥號販子的視頻,引發社會反響。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兩會的部長通道回應了公眾關切,她直言:“我要感謝那位姑娘!她的一聲吼,推動了老大難問題的解決”。

這一年,有的部長未等記者提問,就主動介紹情況;有的部長如來不及詳答某些問題,在留下記者聯絡方式的兩小時後,發去了書面回復;有的部長沒被記者“喊名字”,主動稱“希望大家多關注我們的工作”。

“部長通道成了熱點新聞。”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發現,很多時候,記者一喊某個部長的名字,部長便會主動走過來,“如果前一個部長沒説完,他就在邊上等著”。

程曼麗認為,部長們的觀念、行為不再是“無可奉告”的姿態,顯示出官員政務公開的自覺意識逐漸養成。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則覺得,一些官員或許擔心自己的言論是否合適、是否會被曲解,但官民互動愈多、官員的態度愈發坦誠,信息發佈也愈發完整、及時。

在一些受訪法學學者看來,這種官民溝通、官民互通産生的變化,與民主監督、敬畏民意是相輔相成的。

與此同時,會場外,部長髮聲的場合也愈發多了起來:中國政府網2017年初開通了“部長之聲”欄目,不到兩個月,23條部長的熱點回應全部上網,訪談、座談、發佈會等實錄也一併“曬”到網上。今年兩會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各大部委新聞發佈會密集召開,幾乎都是“一把手”率隊亮相。

事實上,李克強總理對此已有明確要求,國務院各部門負責人要及時回應公眾重大關切,給社會各界一個穩定預期。

對於社會公眾而言,居於廟堂之高的中南海,有時並非遙不可及。為了幫公眾“連線中南海”,中國政府網2014年開設“我向總理説句話”平臺,試圖將民眾所思、所想、所盼,傳遞到總理案頭。短短3年,平臺留言突破百萬,覆蓋31省市區、50多國家及地區。

一些民聲民意開始直通高層:雲南一名山村教師反映鄉村匱乏新媒體設備,時隔數月,當地將設備配到了所有農村學校;一名創業者“吐槽”公司辦理跨區域遷址要空耗1個月,沒多久,簡“證”便民的政策鋪開了;一個外地打工者留言希望異地就醫報銷,過了一個月,他聽到總理在發佈會上強調“政府下決心推進醫保全國聯網”。

政府信息公開要到什麼程度?李克強的一句話簡潔地説了答案:就像群眾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記者 盧義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