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夜訪移民新區 期待城裏“紮好根”

2017-03-04 09: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3月4日電(記者 劉偉、吳小康、曹祎銘)“要不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至今我們還住在窮山窩裏。這變化真是天壤之別。”今年1月,覃建律一家離開居住了30多年的大石山區老家,搬遷到縣城移民新區,跟城裏人一樣,住進了生活便捷的現代小區樓房。

覃建律居住的小區叫“老鄉家園”,是廣西田陽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建成後可接納1.2萬戶貧困群眾。

3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這裡採訪。田陽縣政協主席韋勝説,目前首批1000多戶群眾已拿到了新居鑰匙,其中有100多戶入住,他們大多都外出工作了,白天很少能看到人。晚上八點多,記者再次來到“老鄉家園”,遠遠就看到小區裏一些房間亮著燈。

記者來到覃建律家,他正和父母、女兒看電視,妻子還沒下班。房間裏裝修簡單,卻收拾得乾乾淨淨。“政府提供的房子可‘拎包入住’,拿到鑰匙後,我們就搬了進來。”

覃建律的老家在田陽縣坡洪鎮康浮村,當地山高水少地薄,“地裏好不容易長出的玉米、紅薯,卻被猴子、田鼠糟蹋了,一年到頭沒啥收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在精準識別中,他們家被評46分,屬於貧困戶。得知政府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後,覃建律如願申請到一套75㎡的房子,政府補貼9萬多元,自籌3萬多元。

出生於1984年的覃建律,早早就外出打工,心有點“野”,不願再回“窮山窩”生活。“我愛自己的家鄉,但家裏除了貧窮,交通也不便。因為山路太窄,沒法通車,去鎮上只能靠走路。”覃建律説,他家的老房子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房子依山用木頭搭建而成,人畜混居。“一樓養豬,二樓住人,三樓存放糧食,有人説‘一樓是畜牧局,二樓是人事局,三樓是糧食局’。房子年代久了,每當颳風下雨,就擔心會倒塌。”

讓全家人下定決心搬離“窮山窩”的,還有孩子的教育。女兒今年6歲,正讀幼兒園大班,“每次接送孩子,都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父母年齡大,身體也不好,我們出門在外總是很擔心。”現在搬到新居後,走5分鐘就到小區裏的公辦幼兒園。“不僅距離近了,辦學條件也好了,孩子能學到更多東西。”

生活有了奔頭,覃建律和妻子幹勁更足了。田陽縣是我國以縣為單位最大的南菜北運基地,每年11月底至來年4月是蔬菜上市季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商前來批發蔬菜,這提供了大量用工需求。夫妻二人都在縣農貿批發市場打工。

覃建律生活的變化,是廣西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時期,廣西將完成易地搬遷群眾110萬人。為讓這些移民“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為移民創造就業途徑。跟記者一同探訪的田陽縣縣長黃國哲對讓移民群眾有穩定就業充滿信心,一是發揮當地“中國芒果之鄉”“南菜北運基地”的資源優勢,帶動一批群眾就業;二是利用當地的煤電鋁工業園區,安排一批群眾就業;三是利用當地旅遊産業,吸納一批群眾就業。

談到對未來的憧憬,覃建律説渴望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黃國哲鼓勵他:“既然人已進城,思想也要跟著進城。今後要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培訓活動,努力學一門技術,同時教育好下一代,不要讓貧困代際傳遞,這樣才能真正在城裏紮下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