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京劇名家張建國委員:留住人、編好劇,讓京劇這棵“老樹”開好“新花”

2017-03-05 21: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 姜瀟 張漫子)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問題。

“有著200多年曆史的京劇,猶如一棵長滿枝杈的老樹,只有在藝術積累中不斷思索創新,才能讓‘老樹開新花’。”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作為兩屆政協委員,張建國一直關注傳統文化問題、關注京劇的傳承發展。今年,他再次提出要按照藝術規律加強京劇教育的問題。

張建國認為,京劇的發展關鍵在於教育。“現在很多京劇院校課程設置過於龐雜,壓縮了京劇專業課的比重,特別是學生基本功的訓練還遠遠不夠,一些老師缺乏舞臺經驗……對此,我提出要按照藝術規律加強京劇教育,完善課程設計,繼承傳統戲曲‘傳幫帶’的好傳統,讓京劇藝術一代代地傳承發展下去。”

因父親喜歡京劇而深受感染,張建國從小對京劇由愛變癡。10多歲進入戲校,苦練基本功;1984年,師從四大鬚生之一、京劇大師奚嘯伯的高徒張榮培,潛心鑽研奚派藝術。從“跑龍套”到“臺柱子”,從對京劇的興趣愛好轉成將其作為畢生奮鬥的事業,張建國成為今天奚派藝術的代表人物。

從藝40餘年,張建國一直關注並思考著京劇的發展問題。“幾年前,戲校招生門可羅雀,劇院演出觀眾席也是冷冷清清。這些年,國家重視傳統文化發展,京劇也在傳承中不斷探索創新,涌現出一批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新戲好戲。觀眾愛看了,上座率高了,很多戲迷專門坐飛機、坐火車來看,可見癡迷。”

京劇是中國文化藝術的圖騰,發展至今仍備受歡迎,是幾輩人悉心繼承、努力創新的結果。近些年張建國主演的新編歷史劇《大漠蘇武》等新戲獲得觀眾好口碑,既有唱、念、做、打的“真功夫”,又為塑造的人物形象注入靈魂,呈現了京劇藝術“技”與“藝”的相互呼應。

張建國委員還提出,傳統戲曲的弘揚離不開觀眾的培養。“觀眾的欣賞口味和層次也在與時俱進,一方面要原汁原味演好老戲,另一方面要用新手段、新元素加強新戲的創排,實現‘兩條腿走路’,讓京劇這棵‘老樹’也能開出富有時代感、接地氣的‘新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