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大代表建言落實創新驅動

2017-03-08 16: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梁天韻 高敬)“不靠改革創新沒有出路”“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讓科研人員不再為雜事瑣事分心勞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最大限度發揮創新成果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如何才能落到實處?代表們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馬旭説,根據新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研人員可獲得收益比例從過去的不低於20%提高到不低於50%。“但在實際操作中,高比例的執行並不容易。我國大部分科研人員在事業單位工作,由此很難把個人和收益用嚴格的百分比來挂鉤。”

“解決創新的激勵問題,不在於給科研人員多少利益,關鍵是我們到底採取什麼樣的創新體制。”馬旭建議,抓住創新的源頭,推動事業單位性質的科研機構分類改革,尊重人在創新成果孵化轉化中的地位。

“目前國內醫療科技創新的環境應該説還不盡如人意。”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説,“由於醫療産品特別是置入人體産品的特殊性,審批過程往往非常嚴格,更是非常漫長。此外,一些相關法律法規,比如個體定制化醫療器械管理,在我國甚至還沒有建立。”

“相比之下,許多發達國家對創新性醫療産品的管理機制和審批流程要比我們寬鬆得多。這樣一來,我國創新成果轉化和産品上市,在國際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劉忠軍建議,建立協調機制,針對科技創新的特殊性,研究制定特殊舉措,加速創新成果轉換。

“從國際經驗來看,高新技術創新領域的投資結構一般為1:3:6,其中一成是政府投資,六成是産業資本投資,三成是風險資本,風險投資不可或缺。然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針對創新的風險投資和分擔機制。”馬旭表示。

“就我國芯片企業而言,當下普遍面臨著融資渠道缺乏、研發投入能力有限、持續創新能力較弱等制約,迫切需要在國家層面統籌協調,給予資金投資與政策支持。”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建議,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企業上市融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