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構築先發優勢 培育現代農業發展新動能

2017-03-15 16:20 來源: 科技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我國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有力推進了農業轉型升級。隨著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面對新形勢,必須著力提升科技支撐與保障能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十二五”以來,農業科技進入領跑、並跑、跟跑“三跑並存”的新階段。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糧食生産“十二連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一二三産業融合深入推進,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慧農業及生態環保等領域進步顯著,為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當前我國農業産業整體競爭力不強,新技術新成果推廣應用難,長期粗放經營導致的農業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低仍十分嚴重,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兩道“緊箍咒”越繃越緊,農産品供給與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脫節問題依然嚴峻,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任重而道遠,農民增收渠道仍待進一步拓寬,農業現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必須直面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系統謀劃、超前部署“十三五”農業科技工作,強化農業科技發展新動能培育。

“十三五”時期,要按“一條主線、一個方向、兩個著力、一條道路”,即“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主線;以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為主攻方向,提升農業産業競爭力;著力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農業科技創新供給質量;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思路,遵循“全鏈條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的原則,統籌部署農業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系統佈局基地和人才團隊建設等重大任務,解決和突破性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一批瓶頸制約重大問題,在戰略必爭的農業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受制於人的現代農業核心關鍵技術領域和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技術領域實現集成跨越。

力爭到2020 年,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達到40%。農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科技支撐。構築先發優勢,在生物種業、糧食豐産、畜禽健康養殖、食品加工、智慧裝備和智慧農業等領域進行系統佈局,深入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加快部署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加快突破農業重大科學與前沿技術問題,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夯實農業科技創新物質基礎。

與此同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靠農業科技創新來引領和支撐。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調整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和方向,農業科研從選題立項到研發推廣,要更精準地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科研工作要更接近廣袤農田的“地氣”。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在創新體制機制上下功夫。要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和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調控作用。要完善新型的組織管理機制,構建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的新型科研組織和管理機制。要完善多元化投資機制,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定位,加強對農業科技的財政支持,確保農業科研投資強度。要完善農業科研評價體系和導向機制,充分發揮科技評價的引導作用,構建適應農業科技發展規律的分類評價、多元評價和長效評價機制,建立多層次、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有效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既要鼓勵基礎性、探索性研究的開展、鼓勵高水平科研論文的發表,又要積極引導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推進産學研結合,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企業中、寫在農民心坎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