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總理記者會“減”了啥,“加”了啥?

2017-03-16 20:21 來源: 新京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日報記者 武治義 攝

(一)

短短一分鐘回答裏,李克強總理連續做了5個“減法”。

“今年要推進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特別是那些名目繁多、企業不堪重負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在3月15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説,“我明確提出,中央政府要帶頭,一律減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減少收費,那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他進一步強調,要通過降網費、電費、物流成本等措施,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還要為企業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我們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總理説。他同時表示,政府要把更多的力量用於扶貧攻堅、棚戶區改造、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諸多民生關注的方面。

“節用裕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齣自《荀子》的典故,恰是總理這組“加減法”的凝練總結。

(二)

對於政府的權力,李克強也在記者會上連續做“減法”。他強調,今年將繼續減掉更多審批權和名目繁多的行政許可、資格認證、各種奇葩證明,減掉那些政府“不該管、也不應屬於自己管的事情”。

“我們要讓權力不能任性,就得把那些不應該有的權力砍掉,有些涉及到部門利益,要壓縮尋租的空間。”總理説。

2013年就任總理後的首次記者會上,李克強就承諾“本屆政府任內削減1/3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短短4年後,這項“自我革命”的改革已經交出了一張不俗的成績單。一個鮮明的例證是,一位企業家詳細記錄自己耗時799天審批歷程的“萬里審批圖”,如今已經被壓縮至“百里”。

“但百里也不少啊,還要繼續推進!”李克強在3月15日的記者會上再次為改革“加碼”。

在“減”掉審批事項、行政許可及資格認證等同時,總理明確表示,政府要把更多精力放到“事中事後監管”和“優化對人民群眾的服務”上。在“管”和“服”上政府務必要做“加法”。

他説:“要為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營造環境;要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

事實上,基於簡政放權的“減法”改革,已經給整個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創新創業“加法”。過去3年多來,中國每天平均新增市場主體超過4萬個,這一令許多外國領導人驚訝的數字,相當於不少中型經濟體中小微企業的總量。

而李克強連續5次記者會上都使用了同一個成語:“壯士斷腕”。這更像一個明確的意象:中國政府正在堅韌不拔做政府審批權力的“減”,以換取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加”。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三)

在這場吸引中外媒體高度關注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的“加減法”還有很多。面對英國路透社記者提問,李克強強調,中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給鋼鐵、煤炭行業的過剩和落後産能做“減法”,但在這一過程中,將會通過發展新動能來做“加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而在今年的諸多宏觀經濟預期目標中,李克強也著重闡釋了一個引人矚目的“加法”:今年中國計劃新增城鎮就業1100萬人,比去年的目標增加100萬人。

“穩增長主要還是要保就業。因為就業對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説是最大的民生。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財富增長的來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總理明確強調,今年政府工作安排將是“就業優先”。

在回顧過去4年多中央政府工作時,李克強特別強調,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顧大義、順民心”。這9字,構成總理施政理念中最核心的“加減法”。(記者 儲思琮

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