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企業“走出去”別猶豫

2017-03-20 07:1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為了搶抓機遇,不能等待命運的垂青,需要在一次次弄潮中成長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在全球佈局已成為常態。2016年,福建泉州民營企業掀起了一股“走出去”熱潮,安踏、貴人鳥、九牧王、七匹狼紛紛收購國外品牌,集成傘業、盼盼、雅客則在東盟國家投資設廠……“走出去”的,並非只有一小撥弄潮兒。2016年,福建省對外投資達到111.6億美元,其中國際産能合作項目投資增長88%;而同期實際利用外資81.9億美元,對外投資再次高於利用外資。

然而,隨著一些國家和地區反全球化的聲音不斷出現,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加,一部分企業家開始猶豫還要不要繼續“走出去”。這種擔憂有其合理性,但無論從自身成長還是全球化走勢看,中國企業還是需要穩步“走出去”。

“走出去”對中國企業的意義,遠不只是業務範圍擴大那麼簡單。以安踏集團為例,2015年成為首個全年營收超過百億元的中國體育品牌,運動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超過了耐克,這一跨越主要靠産品創新,而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研發機構“走出去”。自2009年起,安踏集團就在全球佈局其研發機構,目前在美國、韓國、日本建有專業研發團隊。2016年,他們的創新産品雖只佔其産品總量的三成,但創利佔比卻超過五成。福建紫金集團在全球礦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目前其銷售收入和利潤水平均位居全球黃金企業第二位。何以如此?也是靠“走出去”——從2003年開始,紫金集團就開始探索海外佈局,至今已在全球9個國家投資,並以此帶動相關聯的機械裝備、建築建材等各類産業集群式出口,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中國企業揚帆出海,需要慢慢練就迎擊風浪的經驗和能力。但是,中國企業不可能總在風平浪靜時“走出去”,而註定只能“在深海裏練就游泳能力”,在一次次的弄潮中成長。而且,從長遠來看,經濟全球化的總體趨勢並沒有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形勢,和16年前加入WTO時完全不一樣。過去,我們開啟“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某種程度上是對全球化的回應,如今中國企業無論到海外建廠、投資並購,還是搞品牌合作、購買專利,更多是主動擁抱全球化。無論潮流如何,對中國企業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走出去”仍是大勢所趨,不用猶豫。

“走出去”是為了搶抓機遇,不能等待命運的垂青。一遇到風浪就退回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事實上,“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流涌動,並不意味沒有“走出去”的機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泉州一些民企搶抓機遇,到國際市場上搶購設備、吸引人才、釋放産能、優化管理、調整結構,就上演了一齣轉危為機、逆勢增長的好戲。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日益成熟的市場機制、穩定的投資環境,這不僅為境外企業到中國投資提供了機遇,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建立了穩定的大後方。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際,中國企業抓住時機走向國際舞臺,在硬碰硬、真較量中不斷完善自我,形成更合理的佈局,才能打開一片新天地,找到發展新動能。(趙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