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春耕到“春更”:蝦肥花香帶來的新變化

2017-03-24 15: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沙3月24日電(記者 周勉)在湖南省益陽市南縣鹹嘉垸村,村民曹迪明這幾天正在稻田裏忙著“起蝦”。把二十多米長的特製地籠沿著田埂鋪好,田裏的小龍蝦就會順著側面的網口爬進籠中。等上個把鐘頭,一畝稻田就能收上滿滿一筐。

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洞庭湖區,如今的春耕已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犁田播種。生産觀念和方式的更新,給這個農事重要時節,注入了更多新內容。

受多年成本走高和市價走低影響,作為水稻主産區,湖區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曾經日益降低。這幾年,南縣逐漸興起“稻蝦共養”,在穩住了拋荒棄耕勢頭的同時,也大幅增加了農民收入。

“以前單種水稻,一畝地純收入只有兩三百元,現在至少4000元。”曹迪明介紹,小龍蝦個頭不同,吃法也不同,“二三四滷水蝦、五六七口味蝦、八九十油爆蝦”。3月的鮮蝦每個重量在三錢左右,最適合運往上海、北京,做成滷水蝦和“麻小兒”。“每斤可以賣到32元,最近正是高峰期,每天的訂單不斷。”曹迪明説。

而因為循環農業的屬性,“稻蝦共養”還大大降低了農藥化肥的施用,極大緩解了環境壓力。

“現在投入的成本和人力反而比傳統春耕少了。”南縣明康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陳明亮説,以前除了要準備農資化肥,還要費心育秧,遇到壞天氣,秧苗只能爛在田裏。如今,只需簡單開挖溝渠,投放蝦苗即可。陳明亮説,一方面,為了保證小龍蝦健康存活,劇毒農藥已被農民主動拋棄,稻叢成為小龍蝦的“食堂”和“宿舍”。另一方面,小龍蝦的排泄物就是最好的水稻肥料,基本不用再另外施肥。

“稻蝦共養”也養出了一條産業鏈,當地企業加工的調味蝦、蝦仁等零食,遠銷日韓和歐美。生態種植後加工而成的“稻蝦米”,價格也比以前提高一兩倍。根據南縣畜牧水産局統計,目前南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在25萬畝左右,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相關從業人員接近4萬人,帶動二三産業産值近17億元。

如果是來南縣踏青的遊人,在吃完鮮肥的小龍蝦後,還可以到墻上全是塗鴉、地裏全是鮮花的羅文村逛逛,充分感受一下傳統農區在這個春天裏散發出的蓬勃朝氣。

過去的羅文村,糧棉油樣樣不缺,就是賣不出好價錢,春耕忙、“雙搶”忙,辛苦一年戶均收入只有一兩千元。2014年,國務院正式批復《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地處洞庭湖腹地的南縣順勢設立“創新示範區”並將羅文村納入其中,開始思考如何讓傳統農區走出“增産不增收”的怪圈。

2015年,示範區管委會的年輕人給羅文村確定了一條大膽的“塗鴉加花海”之路。他們請來藝術團隊,在全村380棟房屋其中的近200棟外墻上塗鴉各種畫作。記者看到,這裡既有嘻哈風,也有田園風;既有抽象畫,也有農耕圖。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孟洋介紹,村裏將一半的土地集中起來,在本已頗有規模的油菜花海基礎上,再按時令種上鬱金香、波斯菊等十多種鮮花,形成“四季花海”,吸引遊人。

“以前是扛著鋤頭耕田,現在是開起農家樂養花。”羅文村村主任樊鐵強正在地裏打理鬱金香,以便油菜花謝了後能“無縫接檔”。“塗鴉加花海”讓這個傳統村莊一下變成湖南最有名的旅遊村,每年春耕時節正是遊人前來的高峰期。“最多的時候每天要接待2000多人,村頭的公路都堵了好幾裏。”樊鐵強説,這個時節大家除了打理農家樂和鮮花,最緊要的就是手工製作腐乳、油菜花蜜和鹹菜等農副特産,好讓前來看畫賞花的遊客吃好玩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