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豐産不豐收 怪圈咋打破

2017-03-25 07:5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江西吉安農戶探索聯合社抱團闖市場
豐産不豐收 怪圈咋打破

陽春三月,草莓成熟。往年此時,種植戶劉厥強總是生怕草莓爛在地裏。加入江西吉安市青原區農旅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後,微信預約的、電話預訂的、慕名來採摘的客戶絡繹不絕,他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不僅僅是劉厥強的草莓,聯合社其他人種植的黃瓜、火龍果、葡萄等果蔬,欄裏養殖的雞、鴨、豬等禽畜,樣樣都引得消費者爭相預訂下單。

“豐産不豐收”,農産品“賣難、買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怪圈。這個聯合社是如何打破怪圈的?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單打獨鬥”風險大,扎堆種植不好賣

青原區,是吉安市中心城區菜籃子基地。截至2016年底,全區已建立花卉苗木、茶葉、果業等農民專業合作社237家。

時間扎堆、品種撞車,加上信息不對稱、缺乏技術……當地的農産品供求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在蔬果種植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黃江東深有體會。

幾年前,他創辦熙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1400多畝的土地上,全靠個人經驗安排種植。“大家都是這樣,自己搞自己的,種什麼、不種什麼,全憑自己判斷。”黃江東説,“常常是等拉到批發市場上,才發現大家種的都是同樣的東西,而需要的東西卻沒人種”,回想起那時的場景,黃江東至今依然心痛不已,“同樣的東西多了,他家的賣出去了,你家的、我家的就賣不完了,守到淩晨三四點也賣不出去,只能拖回來眼睜睜看著爛掉。”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分散經營,單打獨鬥,各自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比較小,分別做宣傳營銷、申請商標、品牌包裝的成本也太大,抱團發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黃江東苦苦思索後有了主意。

“我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把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協商,錯開安排生産,統一銷售,開闢更多市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主動召集熟悉的幾個種養大戶坐到一起來。沒想到,大家早就深有同感,對他的提議一拍即合。

抱團整合,種啥養啥緊跟市場需求

聯合是個新想法,之前誰也沒幹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商量整體的生産計劃,避免都種同樣的東西”“要能夠降低大家的生産成本”“聯合社,要解決好大家的銷售問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地把自己對聯合的期盼、要求説出來,最後,形成一致意見:由每個合作社籌資1萬元,作為聯合社的活動經費,由聯合社負責帶領大家對接市場,統籌安排生産與銷售,並制定規範化生産規章。

對接旅遊,推動農旅融合,這是各合作社的普遍認識和熱切期待,也是“青原區農旅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這個名字的由來。

社員們的分佈帶——青東公路沿線,恰好是青原區的旅遊資源富集地、旅遊風光景觀帶。聯合社大力引導社員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吸引廣大遊客,既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銷售渠道,又可從遊客的消費反饋中掌握市場需求,為生産安排提供參考信息。目前,聯合社的農産品約六成可在田間地頭實現銷售。

聯合社成了所有社員的“主心骨”。各合作社種什麼、種多少,都由聯合社召開社員大會“一盤棋”考慮,在大致分析和估算往年市場需求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技術特長,提前一個月作計劃,安排最適宜的土地、最好的技術種養最對路的産品,發展空間充足的做“加法”,規模過大、産品過剩的做“減法”,確保聯合社月月都有不同的産品上市,社員們個個都能增産增收。

吳玉勤的60畝裕興葡萄園交通便利,但由於品質不優,又“撞車”鄰近吉安縣的橫江葡萄,年年遭遇銷售難。在聯合社指導下,他採用生態種植模式,不打農藥,施有機肥,控制産量,葡萄品質大大提升,又通過微信廣泛宣傳推介。2016年,他坐等遊客上門採摘,不僅輕鬆銷完所有葡萄,價格還從原來的每公斤十一二元漲到十六七元。

目前,聯合社已經擁有18個成員專業合作社,覆蓋全區7個鄉鎮,流轉土地面積達5萬畝,擁有近百個品種的禽畜、生態水果和綠色蔬菜等。聯合社的健康發展,帶動全區農戶2000戶以上,幫助百餘戶貧困戶發展了産業。

轉變發展方式,綠色生産打品牌

“組建聯合社不是為了聯合而聯合,而是要從轉變發展方式入手,帶領大家走得更遠、走得更好”,這是區農業部門與聯合社的共識。

聯合社整合各合作社的資源,成立了採購部、營銷部、項目部、財務部4個隊伍,分工協作。“有技術的專業抓生産,腦子活的專心搞營銷,人脈廣的專門對接政策、向上爭資爭項”,作為理事長,黃江東對聯合社的內部機構設置頗費了一番心思。

有了聯合社,社員的生産成本降了。過去僅註冊産品品牌、設計産品包裝、申請綠色標誌等一套程序下來,就得至少十多萬元的投入,現在由聯合社統一註冊“東固山”品牌、統一設計産品包裝、統一開闢多種營銷渠道,資源共享,投入只需要原來的十幾分之一,甚至更低。

有了聯合社,社員的銷售路子廣了。用老黃的話説:“別人要記住18個名字、跟18個合作社對接,那多麻煩,現在只需要記住聯合社一個名字、對接一次,宣傳推介的效果當然不一樣!”

有了聯合社,社員的産品品質高了。在農業部門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下,聯合社制定了生態種養規章,不允許亂施化肥、亂打農藥,要採用綠色、生態、有機的種養辦法,並安排人員進行生産巡查,邀請農業部門專業人員對全社産品進行督查和抽檢,確保整個聯合社産品的質量。

“現在的消費者都講究生活品質,聯合社的産品都是生態品質,特別受中高端客戶的歡迎”,吉安本地農産品銷售商青山寨特産的總經理劉小燕感慨不已。2016年,通過組織客戶實地採摘、提前預訂禽畜産品等方式,青山寨特産與聯合社“蹚”出了一種全新的銷售模式——微信朋友圈訂單。通過這種模式,去年僅三個傳統節日,青山寨特産就在微信朋友圈發展並穩定了四五十個高端客戶。

越來越多的專業合作社都慕名前來,要求加入聯合社。黃江東説,聯合社已投入6萬多元,在批發市場租下了3個門面和300多立方米的冷庫。今年,還要通過與旅行社開展推介活動、對接電商開闢銷售新途徑、發展精深加工等方式,引導聯合社實現新發展。(記者 吳齊強)

署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