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成功“觸摸”
南海洋陸過渡帶基底

2017-03-25 18: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決心”號3月25日電(記者 張建松)經過1個多月的艱難鑽探,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25日成功“觸摸”南海洋陸過渡帶基底,“決心”號在南海北部的海底1380米深處,鑽取到灰黑色的玄武岩。

上個月初正式拉開帷幕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66名科學家參加,包括“決心”號IODP367和IODP368兩個航次、共4個月時間。目標是在南海北部的洋陸過渡帶,鑽取南海張裂前夕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檢驗國際上以大西洋為藍本的“非火山型大陸破裂”理論,揭示“陸地為什麼會變為海洋、海洋盆地怎樣形成的”科學之謎。

1個多月來,“決心”號在南海北部海域共進行了兩個站位的鑽探。在第二個鑽探站位的第二個鑽孔第57管岩芯中,成功鑽取到玄武岩。這個鑽孔編號為U1500B,位於北緯18度18.27分、東經116度13.20分,鑽探海域水深3800多米。

據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孫珍教授介紹,第二個鑽探站位正好位於華南大陸的陸緣盡頭和南海洋盆開端之間的過渡帶上。目前鑽取的玄武岩,還只是“觸摸”到南海洋陸過渡帶基底岩石的“表皮”。“表皮”之下的基底岩石還有哪些“內涵”,還需要繼續向下鑽探,才能最終揭曉“謎底”。

玄武岩是地球洋殼的主要組成物質。2014年,在我國第二次南海大洋鑽探中,“決心”號曾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的大洋擴張脊上,成功鑽取到玄武岩。

“此次在洋陸過渡帶鑽取的玄武岩,看上去顏色偏淺,礦物組成上也有些特別之處。”孫珍説,“其成分與擴張脊玄武岩有什麼差別?其形成機制是什麼?下面還有什麼岩石類型?是否會有來自陸緣和洋盆地幔的岩石?這是我們非常好奇、也是下一步鑽探最期待揭示的。”

由於在U1500B孔裏的鑽頭使用時間期限已到,需要更換。在接下來的三四天時間裏,“決心”號需要將長達5100多米長的鑽桿,一節一節地從海裏回收上來。更換好新的鑽頭後,再一節一節地接起來,通過位於海底的“鑽孔再入錐”,將鑽桿送回U1500B鑽孔,繼續向下深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