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算經濟賬,更要算文化賬、政治賬”——北京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焦點問題透視

2017-03-28 10: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 李斌、孔祥鑫、張漫子、羅曉光)近年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進入了“全面保護”的新階段。記者調研發現,這張歷史文化遺産“金名片”的鑄造,還有一些焦點問題亟待進一步重視和解決。

認識問題:“必須從歷史和世界兩個維度中去衡量”

“將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作為‘金名片’提出來,這在歷史上沒有過。”回首共和國成立60多年來北京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歷程,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至今仍對“金名片”的提法感到十分振奮。

“從初步認識到局部探索再到整體佈局,‘金名片’的保護歷經文物保護、名城保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3個階段。現在,我們正處於一個嶄新的時代。”孔繁峙説。

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沒有乾涸、沒有斷流的文明。留住文化根脈,才能守住民族之魂。

“必須從歷史和世界兩個維度中去衡量,才能更加準確理解‘金名片’的含義,才能理解它的獨一無二性。”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副主任王瑋認為,“北京的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國城市發展史。站在世界的角度,中軸線貫穿、棋盤格狀的城市格局以及衚同肌理,同樣舉世無雙。”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看來,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該上升到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底蘊。要想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特色,歷史文化是最鮮明的標簽。”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呼籲,必須“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歷史文化遺産。

合力問題:尚需進一步調動利益相關方的積極性

“金名片”的“含金量”,突出體現在文化價值上。

“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有100多個,但北京的文化含量在於它是多朝古都,其作為世界著名都城,展現出的中華民族文化內涵與城市整體構成了熠熠發光的‘金名片’。”孔繁峙認為。

“此前,我們的城市規劃缺乏一種文化規劃視角,而基於這一視角的適宜性開發原則更有助於文化價值的保存與提升,這不僅是建築遺産保護的首要目的,也是保護的重要手段。”北京建築大學教授秦紅嶺説。

然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雖然近年來北京在舊城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體來看舊城風貌仍大有潛力可挖,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任務仍很艱巨。

從文保院落騰退、修繕與合理利用,到地下文物保護;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到優秀近現代建築與工業遺産的保護與再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專家指出,雖經多年探索,一項項名城保護的具體工作尚需進一步調動利益相關方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參與名城保護的合力。

“歷史資源是財富,不是包袱。我們此前一直視‘財富’為包袱,所以儘管進行了保護維修搶救,但城市古都風貌的破壞卻在加劇。”孔繁峙説,名城保護要更新觀念:保護也是發展,恢復北京舊城是更高層次的發展,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回歸。

投入問題:“不僅要算小賬,更要算大賬、遠賬”

投入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是認識上的一種折射。

“對於歷史文化遺産而言,投入上看你是算今天的賬還是算明天的賬,如果只算今天的賬就賠死了。”王凱説,“對北京歷史文化遺産這張中華文明‘金名片’的保護,不僅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文化賬、政治賬;不僅要算小賬,更要算大賬、遠賬。”

根據“十三五”期間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2016年,在文物及歷史名城保護工作方面,北京修訂文物資金管理辦法,開展主題性文物修繕,加大對核心區、“一軸一線”“三大文化帶”等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相關財政管理體制。

文物是文化的載體。自2012年起,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文物及歷史文化保護區專項資金”,每年投入10億元,支持市屬和區縣文物保護項目。

“經過幾年努力,北京具備條件的文物保護單位,大都得到了修繕。”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説,這筆資金更多投入到了文物保護與修繕工作中,用於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資金明顯匱乏。

讓舊城煥發生機,關鍵在於機制體制的創新。為進一步傳承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北京市文化局近幾年每年投入1億多元,取得了豐碩成果。

“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眾意識普遍在增強,保護水平普遍在提高。”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龐微説,“總體來説,非物質文化遺産重視程度還不夠,投入仍有欠缺。非遺的保護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如果把所有的投入加在一起,資金盤子將十分可觀。”

機制問題:“一些地方或部門仍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局面”

除了原有的老住戶,這條街陸續搬來了一些很有設計感的小店……地處大柵欄的楊梅竹斜街經過多年的有機更新,已經成為北京一條有名的文化街。

“怎麼道路又翻開了?你們能不能管一下?”前些日子,楊梅竹斜街上,不知哪個部門又翻開了道路進行施工,這讓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的濟安堂王回回狗皮膏藥的第21代傳人王秀仁忍不住了,她告訴前來探望的北京廣安控股大柵欄琉璃廠文化發展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賈蓉。

“在保護工作開展過程中,一些地方或部門仍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局面,且存在權責不明或執法不嚴等現象。”北京規劃國土委副主任王飛説,目前已有的政策、機制、法規還不能滿足名城保護的多樣性和差異性需求。

“目前文物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合理佔用問題,有的是居民佔用、私搭亂建嚴重,有的是多家單位佔用、責任不清,保護修繕難以落實。”北京市東城區提供的一份材料這樣寫道。

“城市空間的改造是在多方利益的糾葛中前行的。責任單位應立足長遠,以城市的品牌增值作為考量出發點,從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角度謀劃長遠發展。”秦紅嶺説。

整體問題:“‘金名片’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名片”

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2017年年底,北京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有望啟動搬遷。

正如吳良鏞先生多年前所説,北京的新城建設好了,形成首都新景,是首都的光榮,但僅此還不能完全形成大器。“新城”“副中心”建設好了,代替不了舊城。

歷史城區是城市發展之源、城市文脈之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中,有半數以上屬於歷史城區或歷史地段。從羅馬到倫敦,從巴黎到斯德哥爾摩,歷史城區既保持完整的歷史風貌,又具有現代化的生活設施,成為令人嚮往的文化聖地。

建築師吳晨認為,進行城市復興,一大難點在於舊城存在相當一部分的社會問題需要總體統籌和兼顧社會公平,考慮居民權益、文化傳承、物質空間的宜人舒適、基礎設施的更新與改善,並在使用上符合現代商業的需求。

北京歷史城區又稱北京舊城,面積約62.5平方公里。“‘金名片’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名片,應該涵蓋舊城的全部。”王凱説,這也是北京歷史文化整體價值的體現。

全國兩會上,單霽翔曾提交《關於抓住首都功能疏解契機加強歷史城區保護的提案》,建議堅持“四個中心”的城市性質,突出首都核心功能在歷史城區中的地位,完善中央行政區在歷史城區中的空間組織,進一步合併歷史城區內的行政區,緩解城市建設帶來的發展壓力,減少歷史城區功能混雜帶來的交通、環境等方面的問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