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共享機制讓貧困屯端上“金飯碗”

2017-04-09 16: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4月9日電(記者 劉偉 吳小康 曹祎銘)“清明節期間,來我們屯的遊客有4萬多人次,全屯各類收入10多萬元。”廣西喬老村小都百屯村民潘耀康告訴記者,他對今年全屯人均純收入實現1.5萬元的目標充滿信心。

廣西馬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潘耀康所在的古零鎮喬老村小都百屯有72戶村民,不少村民長期靠收破爛和擦皮鞋為生。2013年,當地政府將小都百屯列入綜合示範村建設行列,幫助村民整治住房外立面、庭院和道路。記者近日在小都百屯看到,一座座白色房屋掩映在青山綠樹間,一彎清幽的河水繞屯而過。

“我們這裡既有山水資源,又交通便利,可以嘗試發展鄉村旅遊。”想到這個“金點子”後,致富能人潘耀康聯合幾個村民共同出資購買了兩艘腳踏船、幾輛觀光自行車。結果,不僅周邊村鎮有人來玩,還吸引了一些外地自駕遊客,“僅船票和自行車租賃費,每天能收入1000元左右。”

“山水資源屬於大家,應該由全屯共享。”潘耀康決定發動全屯群眾參與進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2015年小都百屯成立旅遊公司,潘耀康被推舉為董事長,村民自願入股,每股5000元,當年共籌集103股,股金用於購置觀光自行車、遊船、兒童遊樂設施等。

一年後,公司實現190多萬元收入,每股股金價值增長到1萬元。看到效益後,附近另外兩個屯部分群眾也申請入股,目前公司入股量已達到302股。

喬老村村委會主任潘宏賢説,在共同富裕目標引領下,村民們的責任感明顯提高,“以前公共設施缺少管護,現在不同了,連廁所都變得很乾淨。”在旅遊公司的帶動下,不少村民還開設了農家客棧、美食攤。去年小都百屯人均純收入達到1.04萬元。

與小都百屯相距不遠的古零鎮古零村弄拉屯,是一個因成功治理大石山區石漠化而聞名的生態屯。沿著彎曲的水泥路來到群山包圍的弄拉屯,入屯牌樓上“中國弄拉”四個大字十分醒目。

“前來考察生態建設、觀光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由於屯裏環境好,好多人願意住下來。我們建的酒店有50間房,但現在已不能滿足需求,正在新建一棟樓。”村民李榮光説,屯裏酒店交專業公司運營,每年收取租金。

弄拉屯有25戶150多人,屬於石漠化嚴重的喀斯特山區,過去生態環境十分惡劣。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村民們開始封山育林、保護植被,同時栽竹種果、移植中草藥,經過幾十年努力,窮山惡水變為綠水青山。

如何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李榮光是屯裏的致富能人,這是他苦苦思索的問題。“大家富才算富”,他決定帶領村民們發展旅遊業。2008年,弄拉屯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村民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地入股。

擔任合作社理事長的李榮光説,如今弄拉名氣越來越大,村民收入也越來越好,去年僅停車場收費就有46萬元,全屯人均純收入達到1.4萬元。

當地一些幹部認為,小都百屯、弄拉屯的成功至少有兩點啟示:一是村民集體共同致富是貧困村脫貧奔小康的一條重要路徑。一些地方是“公司或合作社+農戶”,而這兩地的發展模式則是“農戶+公司或合作社”,農戶是股東,居於主導地位,公司或合作社則服從、服務於農戶。二是解放思想,重新審視、開發腳下這片山水。有群眾説:“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片水,但觀念變了,‘泥飯碗’就成了‘金飯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