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就是民生 環境就是福祉

2017-04-11 07:2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成都持續增加生態産品有效供給
生態就是民生 環境就是福祉


成都錦江春色。資料圖片

連日來,秀美的蓉城風和日麗、春暖花開,顏值逆天的“成都藍”帶給人別樣感受。不少市民走出家門來到河邊或坐或行,牽著孩子陪著老人散步聊天曬太陽,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人們的臉上。

生態示範創建成績突出

“願藍天白雲再多一些!”這是蓉城民眾的共同心願。然而,受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約束,成都大氣污染物擴散能力較差,污染治理難度大,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並非易事。

“堅持走資源消耗最小、環境損害最低、社會經濟效益最大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之路,讓成都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活更綠色。”市委、市政府認為,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既是特大中心城市轉型發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內在要求,必須確保完成今後一段時期污染防治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去年以來,成都市環保部門緊緊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位於錦江區的白鷺灣濕地,是成都市打造80公里環城生態區“六庫八區”湖泊濕地水系的重點建設項目。這裡儘管沒有名山大川倒也坐擁田園風光,雖緊鄰現代都市卻不聞市井的喧囂,一年四季綠樹成蔭波光粼粼,鳥語花香生機盎然,每到週末總是遊客雲集、熙來攘往,現已成為市民休閒遊玩、青少年參加科普活動的好去處。

作為“六庫八區”生態建設項目開篇之作的參與者,錦江區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對此倍感自豪。據其介紹,白鷺灣濕地建設只是成都營造城景相融、田園相連、山水相依的生態宜居城市的一個縮影。2016年6月,錦江區被環境保護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區”,由此成為中西部大中城市主城區首個國家生態區。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

2017年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環境質量提升年”,同時將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污染治理作為全省“一號環保工程”,成都環保工作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為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真正做到“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産必須管環保”,進一步提高全市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成都市將堅持按照《四川省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方案》要求和相關規定,黨政一把手共同簽署環保責任狀,合力構建黨委政府統領全局,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為確保各項任務完成戴上了“緊箍咒”。

目前,隨著成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已由過去的“盼溫飽”變成了現在的“盼環保”,對於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正在逐步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就是環境保護工作的‘桶底’,如果桶底掉了,長板短板都沒有意義。”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既要主動作為及時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又要防微杜漸將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這樣可以使環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貼近,讓人民群眾有明顯的獲得感”。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按照2017年全市環保工作計劃,成都市將重點圍繞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積極開展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治霾,並推進重污染水體掛牌整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與提標、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業企業治污減排、城市水生態提升工程、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建設,以及實施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分類管控、風險防範、綜合整治、綜合執法、治理修復等三個方面的“六大行動”,努力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夯實生態環境基礎。

“作為‘2017成都生態守護行動’的重要依據,新近制定完成的《成都市生態守護控制規劃》為成都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奠定了有力的規劃保障。”據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在劃定全域生態要素管控分區,確定市域“兩環兩山兩網六片”的生態總體格局的同時,已將全域劃分為生態保護紅線區、重要生態綠隔區、一般生態綠隔區和城鎮空間等四個管控分區。

不難想見,“西邊田園花為徑,東邊林果色斑斕;稻麥黍菜皆為景,湖光山色撲面來。”蓉城市民美好的生態願景已然近在眼前。(辜 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