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數讀”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飛行任務

2017-04-21 17: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南文昌4月21日電(記者 李國利、陳曦、梅常偉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20日晚開啟了“太空快遞”的旅程。在揭開神秘面紗的那一刻,科研人員早已用一連串簡單數字將它的使命任務勾勒出來。

數字“0”

“零窗口”發射:在這次發射中,為提高飛船入軌精度,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瞄準“零窗口”發射,讓火箭分秒不差準時點火升空,確保天舟準時準點入軌。

發射窗口,是指適合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時間範圍。“零窗口”發射則是指發射窗口時間內,緊貼窗口上沿即最優時間實施發射。

數字“1”

第一艘:天舟一號是我國專門針對空間站而建造的第一艘貨運飛船,總長10.6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整船最大裝載狀態下重量達13.5噸,是我國目前為止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

首次飛行:這次任務是天舟一號與長征七號共同組成的空間站貨運運輸系統的首次飛行,主要意義在於驗證貨物運輸系統設計的正確性和産品的可靠性,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各個系統執行貨物運輸任務的協調性、匹配性。

數字“2”

第二次飛行:天舟一號飛行任務,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第二次飛行。長征七號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號,可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貨運飛船,也可用於發射人造衛星等其他載荷。這型火箭採用液氧煤油發動機等新技術,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于2016年6月25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完成首次發射飛行任務。

“三步走”戰略“第二步”:天舟一號飛行任務是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的收官之戰。這次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正式邁進“空間站時代”。

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數字“3”

第三次亮相: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自主設計建設的第一座綠色生態環保、完全對外開放的現代化新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2016年,長征七號和長征五號在這裡首飛成功。天舟一號飛行任務是發射場承擔的第三次發射任務。未來,我國的探月工程三期飛行器、現代化空間站等都將從這裡發射升空。

3種型譜:天舟貨運飛船是我國載人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為空間站補加推進劑和運輸貨物等。針對運輸貨物的不同類型和需求,天舟貨運飛船設計了“全密封”“半開放”“全開放”三種型譜。其中,全密封貨運飛船主要用於運輸航天員消耗品、密封艙內設備與試驗載荷;半密封貨運飛船除了可以運輸密封艙內貨物外,還可以滿足包括太陽電池翼等艙外物資的運輸需求;全開放貨運飛船主要用於大型艙外貨物的運輸。

3次交會對接:天舟一號發射入軌後,將在近半年的時間裏與天宮二號進行3次交會對接。其中,第一次交會對接和此前神舟飛船自動交會對接的控制方式一樣。第二次為繞飛交會對接,這是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之一,可以讓航天器從多個方向與空間站對接。第三次為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可將之前需要2天左右的交會對接過程提速到6小時左右。

3次推進劑在軌補加:除了3次交會對接,天舟一號還將對天宮二號實施3次推進劑在軌補加。推進劑補加技術是空間站實現長期駐留的必要條件。目前國際上掌握了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等少數國家,其中實現在軌加注應用的只有俄羅斯。

數字“4”

4大任務目標: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將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全面考核貨運飛船功能和性能,開展貨運飛船控制組合體、繞飛至前向交會對接、快速交會對接等試驗,支持開展空間應用及技術試(實)驗。

數字“5”

在軌飛行5個多月:天舟一號計劃在軌飛行至少5個多月的時間,其中包括2個月的組合體飛行和不少於3個月的自主飛行,這是目前中國執行載人航天任務時間跨度最大的一次。

數字“6”

運輸貨物超6噸:天舟一號有6噸左右的貨物運輸能力。其中,搭載試驗載荷主要包括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裝置、探測跟蹤技術驗證試驗裝置等10余項載荷。有關設備和物質主要包括,按照3人30天需求量配置的真實生活物資或質量模擬件、1套模擬艙外服、軟質水箱和硬質水箱各1個、氧瓶和氮瓶模擬組件各2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