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基層減災能力

2017-05-12 09:57 來源: 浙江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基層減災能力
防災減災,築起安全“堡壘”

又是一年5月12日,我國防災減災日已走到第9個年頭。

我省地處東部沿海,屬氣象災害頻發的亞熱帶氣候區。2013年10月,余姚遭遇嚴重水災;2015年11月,麗水蓮都區裏東村發生山體滑坡;2016年9月,浙南遭受暴雨襲擊,遂昌蘇村發生山體滑坡……面對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我省通過完善防災減災機制、努力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提升基層減災能力、協調社會組織有序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等方面,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築起堅強“堡壘”。

完善應急預案 加強災害風險防範

寧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2011年,由省政府主導,省民政廳牽頭,省氣象局等35家部門聯合成立省減災委員會。近年來,我省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體系逐步完善,避災安置場所建設不斷規範,救災物資儲備格局得到優化。我省傳統救災工作已由抗災救災為主,逐漸轉向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

近年來,我省先後出臺實施《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浙江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9個防災減災專項應急預案,逐步完善防災減災法規體系。在我省長達6600公里的海岸線,建設90多個海洋水文、氣象觀測站和100個船舶觀測點;定量海嘯災害數據庫可以確保24小時風暴潮、海浪災害預警報準確率不低於75%;省級14家部門預警信息和突發事件預警信息互聯互通,建立起快速、統一、權威的全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渠道。

2017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將“基本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1000個,新建、擴改建避災安置點1500個,完成全部D級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級危房治理”列入十大民生實事。2017年3月,省民政廳出臺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建設兩項標準。據統計,目前我省避災安置場所總數已達18400多個。2017年我省將實現全省地質災害隱患村的避災安置場所服務保障全覆蓋,完成浙東、浙西、浙南救災物資倉儲分庫建設,建立一套虛擬與實物儲備相結合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

創建減災社區 壯大基層減災隊伍

2016年,我省先後遭遇寒潮、颱風“莫蘭蒂”“鲇魚”、麗水蘇村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36.9萬人次,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7.3億元,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53.7萬人次。

“面對複雜多變的自然災害形勢,存在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基層防備能力不足、群眾防災意識不強的反差。”省民政廳救災處負責人認為,社區作為社會活動的基本單元,是居民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有利於提高城鄉居民防災減災能力,降低災害發生可能造成的群眾生命與財産損失。

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社區是基礎、基層是關鍵。2017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減輕社區災害風險,提升基層減災能力”。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國家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774個,省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868個,數量居全國前列。

防災減災,需要群眾參與。近年來,為提高基層減災隊伍災情報送能力,省民政廳與浙江大學等相關單位合作建立培訓基地,依託優秀教育培訓資源開展災害信息員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各級災害信息員隊伍3.1萬人。每年10%的災害信息員接受輪訓,基層災情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發揮市場作用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防災減災工作,需要政府部門與社會力量合作互動。

2014年,寧波在災害救助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運用保險工具提高城市自然災害救助能力和水平,成為全國首批巨災保險試點城市之一。目前,我省已在全國率先啟動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楊梅採摘期降水氣象指數保險,開發農業保險險種46個,成為全國險種最多的省份之一。

近年來,我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在余姚洪澇、“燦鴻”和“蘇迪羅”颱風、麗水裏東山體滑坡以及省外的玉樹、蘆山、魯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中,救援類社會組織自發參與應急救援,有效發揮政府救助的補充作用。2016年12月,省民政廳出臺《關於推進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健全了我省防災減災救災綜合體系,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格局。

目前,我省已成立一百餘家防災減災救災類社會組織,這些社會組織在各地防災減災宣傳活動中同樣活躍。他們融入鄉鎮、村(社區)成為防災減災宣傳者,在進行應急救援演練的同時,引導居民參與、了解防災減災工作。防災減災觀念,已逐漸深入人心。(記者 黃珍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