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

2017-05-17 13:45 來源: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尹蔚民部長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 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

核心要點:

■針對“唯論文”和外語、計算機與職稱挂鉤等突出問題,這次職稱制度改革系統地將職稱評價標準歸結為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實現“幹什麼、評什麼”。

■職稱評價機制改革重點要解決評價方式單一、評價範圍覆蓋不全面、社會組織發揮作用不夠、評審缺乏有效監督等問題。

■職稱制度不是一項單一的制度,前面連著人才培養,後面接著人才使用。職稱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促進與人才培養制度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職稱制度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導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促進與用人制度的有效銜接,堅持以用為本,評以適用、以用促評。

■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重點是處理好“放管服”的關係。

職稱是衡量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了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的重大舉措,是推進人才評價和管理工作的一項重大改革。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我國職稱制度經歷了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的技術職務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1986年以來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等不同階段。現行職稱制度是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涉及29個職稱系列的730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30多年來,這一制度在團結凝聚專業技術人才、激勵專業技術人才幹事創業、提升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完善,多種所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新職業大量涌現,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素質、結構、分佈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行職稱制度逐漸不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職稱制度體系不夠健全、評價標準不夠科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管理服務不夠規範配套等。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根據黨中央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在前期開展中小學教師和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改革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

這次職稱制度改革,堅持服務發展、激勵創新,遵循規律、科學評價,問題導向、分類推進,以用為本、創新機制的基本原則。改革的目標,是立足服務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把握職業特點,以科學評價為核心,以促進人才開發使用為目的,力爭通過3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通過5年努力,基本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重大舉措,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形成結構更趨合理、能力素質不斷提高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歸納起來,這次職稱制度改革,重點是落實好以下五個方面的任務。

一、健全職稱制度體系

職稱作為衡量專業技術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標尺,是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的階梯和通道,承擔著引導和激勵專業技術人才不斷提高能力素質的重要功能。完善職稱制度體系,通過打破專業技術人才的“天花板”,拓展其成長空間,可以讓廣大專業技術人才更有奔頭,激發投身本職工作的熱情。橫向上,保持現有職稱系列總體穩定,取消個別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職稱系列,整合職業屬性相近的職稱系列,增設新興職業領域的職稱系列。縱向上,健全層級設置,現有11個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打通職業發展通道。在制度銜接上,促進職稱與職業資格的有效銜接,降低社會用人成本。

職稱制度主要通過評審和認定的方式進行評價,覆蓋人群是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主要通過統一考試、鑒定等方式評價,對象包括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這是我國人才評價的兩項基本制度,應按照統籌規劃、避免交叉、減少重復、共同評價的原則,妥善處理好二者的關係。一方面,在職稱與職業資格密切相關的職業領域建立職稱與職業資格對應關係,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並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初級、中級職稱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專業不再進行相應的職稱評審或認定。另一方面,同步推進職業資格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清單之外一律不得許可和認定職業資格,清單之內除準入類職業資格外一律不得與就業創業挂鉤。

二、完善職稱評價標準

標準是人才評價的核心。從現實情況看,職稱評價標準中最受關注的是“唯論文”和外語、計算機與職稱挂鉤等問題。針對這些突出問題,這次職稱制度改革系統地將職稱評價標準歸結為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實現“幹什麼、評什麼”。

在品德方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品德放在首位,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探索建立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對品德有問題的實行“零容忍”,對學術造假實行“一票否決制”,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

在能力方面,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探索以專利成果、教案、病例等成果形式替代論文的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改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不搞“一刀切”。

在業績方面,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憑實績論英雄,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放寬評審條件,建立綠色通道,鼓勵教師上講臺、醫生到臨床、工程師到實驗室和廠房工地、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在火熱的基層一線建功立業,讓幹得好的人能評得上。

三、創新職稱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改革重點要解決評價方式單一、評價範圍覆蓋不全面、社會組織發揮作用不夠、評審缺乏有效監督等問題。

在評價方式上,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不同類別人才採取不同的評價權重,對特殊人才通過特殊方式評價,進一步豐富職稱評價方式,提高職稱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在評價範圍上,拓展職稱評價人員的範圍,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打通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評審通道,讓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建立完善個人自主申報、業內公正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督的社會化評審機制,滿足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以及新興業態職稱評價需求,服務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加強對職稱評審的監督,依法清理規範各類職稱評審、考試、發證和收費事項,大力查處開設虛假網站、製作和販賣假證等違紀違法行為,打擊考試舞弊、假冒職稱評審、擾亂職稱評審秩序、侵害專業技術人才利益等違法行為。

四、促進職稱評價與人才培養使用相結合

職稱制度不是一項單一的制度,前面連著人才培養,後面接著人才使用,既檢驗人才培養成效,又為選人用人提供依據。職稱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促進與人才培養制度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職稱制度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導向作用,督促專業技術人才更新知識、提高能力素質;另一方面要促進與用人制度的有效銜接,堅持以用為本,合理確定評價與聘用的銜接關係,評以適用、以用促評。

職稱評價的目的是使用,評價和使用的關係主要體現為“評聘結合”與“評聘分開”兩種方式。評聘結合符合因事擇人、人崗匹配的原則,但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容易造成符合條件者評不上職稱、地區單位之間不平衡等現象。評聘分開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符合條件即可參加評審,有利於提高職稱的通用性,但容易造成評價使用“兩張皮”等問題。這次改革,根據不同職業、單位和崗位特點實行不同的方式,對於全面實行崗位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與崗位職責密切相關的事業單位,一般應在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職稱評審;對於不實行崗位管理的單位,以及通用性強、廣泛分佈在各社會組織的職稱系列和新興職業,可採用評聘分開方式。實行評聘分開的單位和行業,要堅持質量第一,進行適當的比例控制,防止降低標準、遷就照顧,避免對整個職稱制度的科學性、公平性造成衝擊。

五、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

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重點是處理好“放管服”的關係。“放”是方向,就是要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把該放的放好、放活、放到位。在“放”的過程中,應注重合理下放、有序承接。承接單位必須符合組建評委會的各項條件,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保證評審公平公正。“放”必須穩步推進,優先選擇條件成熟的地市、單位和社會組織,試點先行,成熟一個下放一個,逐步承接,避免為放而放。“放”與“管”應該有機結合,政府加強宏觀管理,在下放管理層級、推進單位自主評審和社會化評審的同時,決不能放棄監管責任,必須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承接單位接受評審權的同時,更要按照權責一致原則,承擔相應責任,出現問題就要問責。服務是人才工作的本質,也一直是“短板”。應按照“于法周延、於事簡便”的原則,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施公平之策,建立包括服務平臺、評價機構、信息系統在內的職稱評價公共服務體系,科學合理設置評價條件和程序,切實增強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為人才提供服務。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涉及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事關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調動和發揮。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立足於職能職責,充分發揮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作用,強化擔當精神,分類指導,主動服務,加強監管,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認真落實好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各項任務,確保改革平穩推進和順利實施。(作者尹蔚民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