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安排及“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表彰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7-05-25 13:02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7年5月25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介紹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安排及“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表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新辦就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安排及“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表彰情況舉行發佈會 中國網 楊楠 攝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佈會。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楊楠 攝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和科技人才工作,去年,國務院同意將每年的5月30日定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年有關部門設立了全國創新爭先獎。科技工作、人才工作大家都很關注。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和“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表彰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先生。下面先請尚主席作介紹。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 中國網 楊楠 攝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尚勇尊敬的各位新聞界的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我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科技工作也包括對科協工作的大力支持,因為你們的宣傳報道、傳播,對科技成就振奮全民的精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家對首個“科技工作者日”和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比較感興趣,我今天就把有關情況給大家簡單彙報一下,為了節省時間,有一個書面材料已經發給大家了,所以我介紹的時候比較簡短,介紹完以後願意回答大家的有關問題。

一、“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設立的背景和意義

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再過四天就是正好一週年了。習近平總書記做了重要講話,發出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號召。為紀念這一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國務院2016年11月批准同意將每年的5月30日定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由中國科協、科技部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具體工作,科技工作者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節日,這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工作的重視、對科技工作者的關懷。

二、全國創新爭先獎的有關情況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創新爭先,今年4月,中國科協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報請中央批准共同設立全國創新爭先獎。創新爭先行動也是總書記號召開展的,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轉化創業、科普及社會服務方面作出卓越貢獻、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研團隊。“全國創新爭先獎”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個科研團隊授予獎牌,表彰不超過30個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章,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表彰不超過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狀。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後,國家批准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

在評選中,按照德為先、術要精、能力強、基礎厚、貢獻大五條標準進行選拔,設立了獎勵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研究制定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審辦法,邀請包括157名院士在內的300多位各學科領域的傑出代表,科技管理專家和企業的負責同志擔任評審專家。評審分網上預審、初評、復評、公示、審定等環節,按照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轉化創業、科普及社會服務五個領域下設16個評審組。經網上預審、初評、復評,從217個渠道推薦的1343名優秀科技工作者和227個科研團隊中,共評選産生了10個獎牌獲獎團隊,28名獎章獲獎人選,254名獎狀獲獎人選。這個名單即將公佈,大家可以看到,在媒體上比較關注的科技界的熱點人物很多都在這個獎勵範圍之內,擬於“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進行表彰,也就是説27號在紀念大會的時候,同時對“全國創新爭先獎”進行頒獎。

三、主要活動安排

中國科協聯合科技部以“精忠報國、敢為人先、求真誠信、拼搏奉獻”為主題,從5月下旬起,面向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專題活動,宣傳中國科技成就、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以實際行動慶祝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所以,在這一段時間裏特別感謝媒體朋友對我國科技工作者這一段時間的集中宣傳。活動期間,將邀請黨委政府相關領導同志看望科學家代表和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組織各級科協和科技廳、委、局有關負責同志深入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主動關心青年科技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和女科技工作者,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各全國協會將結合自身的特點,組織開展優秀科技工作者或者會員的表彰獎勵、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發展個人會員學術交流活動等。高校科協、企業科協也將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學術交流,科技創新競賽、科技創新創業成果展覽、科普活動等。

5月20日剛剛開幕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是科技部為主來承辦的,這也是“科技工作者日”前的一個重要活動。

目前,部分地方科協和科技管理部門已經啟動了豐富多彩的預熱和宣傳活動,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參與,營造了很好的社會氛圍。

我簡單介紹這麼多,大家有什麼問題,我願意和大家再進行交流。謝謝。

主持人 胡凱紅謝謝尚主席,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國中央電視臺記者我有一個問題請問,我們都知道,現在各國科技競爭就是各國科技人才的競爭,目前各國政府也非常重視本土人才流失的問題。現在我們國家每年也有大批的科技工作者選擇了去國外發展或者搞科研,那麼,請問科協在這些年做了哪些工作,讓我們中國本土的科學家更有歸屬感、更有國家的榮譽感,留在自己的國內搞科研工作。謝謝。

尚勇謝謝你的問題。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從根本上是要營造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生態環境。近年來,我國的人才隊伍建設發展很快,截止2014年統計,全國科技工作者數量是8100萬,預計到2016年底的數量可能要超過1個億,而且這些年還有一個趨勢,從海外留學人員回國的數量已經超過每年到海外留學學習的人員數量,實際上我們國家不斷擴大開放,已經形成了國際交流的正循環。科協作為全國科技工作者之家,主要的職責是為科技工作者服務,也就是説,為科技工作者的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環境,搭建良好的平臺。所以,科協首先是一個樞紐型的組織,我們通過各級學會把科技工作者團結凝聚好,搭建他們發揮才智的平臺。

這些年國內學術交流活動呈現一個熱潮,我和大家彙報一下。有的學會,比如像中國化學會、中國物理學會、中國力學會,每年開的年會超過萬人,所以這是只有開研討會才能出現的場面,學術活動成為一個熱潮,活動交流也很多。

再一個,我們現在很多是主場搭臺進行的國際學術交流。大家注意到,這些年比較轟動的世界機器人大會,還有去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來了15個諾獎級的世界獲獎者,還有今年馬上要召開的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等等,這為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和海外交流搭建好的平臺。

再一個,科技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發表他的成果,一定要把科技期刊辦好。近些年,科協在財政部的支持下,不斷提升我國科技期刊質量,也包括資助外文版的科技期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科技期刊的質量和科技期刊發表論文引用的指數都大幅度增長。關鍵的問題,我們還是要為科技工作者創造好的政策環境和文化環境。

特別是去年“科技三會”以後,出臺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政策,解決了科技工作者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比如科研經費使用的問題、更便利地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問題、體現知識價值的分配政策、貫徹好《成果轉化法》等問題。這些政策取得了很好的結果。但是也有一些反映,在落實方面還有一些障礙,但是這些落實的政策真正激發了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

除了科學研究之外,還有創新創業。這兩年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從去年以來,特別活躍,成為我們“雙創”的主力軍。更重要的一個措施是激勵措施,特別是扶持措施。激勵措施包括對院士的推薦和各種獎勵,除了現在介紹的“全國創新爭先獎”之外,還有對特殊人才的特殊獎勵。一是對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獎勵,特別是對女科技工作者的獎勵。另外,科協會同有關部門搞了一個“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重點支持32歲以下的博士剛畢業或者博士後階段的,按照自選課題開展研究。這一批支持了388個,今年還將再資助將近400個,這一批青年就是“小人物”,非常優秀,給他們降低門檻,減少框框,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做自己喜歡的科研,現在看來效果非常好。

總而言之,科技工作者需要什麼,我們就為他們排憂解難,給他們建平臺、建渠道,使他們真正發揮作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前一陣子,施普林格撤稿事件引起了輿論廣泛關注,請問科協在處理這件事情的後續工作上有沒有一些新的進展或者新的措施?謝謝。

尚勇感謝你提了很好的問題。實際上,施普林格下邊雜誌的這次撤稿事件嚴重損害了中國科技界的聲譽,甚至對我們國家的聲譽也造成了不良影響。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這個事件高度重視,中國科協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積極處理這個事件。

我可以報告大家,現在的調查分析已經取得了初步階段性成果。現在分析,雖然它是一次學術不端行為的嚴重事件,但是它的情況比較複雜。因為撤稿真正實際數量是106篇,其中有一篇是重復的,原來説是107篇。論文涉及到2012年到2016年,其中80%以上是2015年以前提交的論文。這裡面涉及的主要是在一線工作的醫療衛生科技工作者。

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是,雖然這些年我們很重視科研道德的建設,匡正學術不正之風,但是還存在“寬、松、軟”的問題,造成了一些學術不端行為。我們分析其原因,也有比較複雜的情況,比如社會的“黑仲介”與出版商為了掠奪性的獲利,採取不當手段進行誘導,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們把情況摸清之後,下一步就要通過這些作者所在的行業主管部門,我們和科技部一起,督促行業主管部門,比如衛計委、教育部等等,進行督查,讓論文所在的單位領導挂帥,組織專家,對每一篇論文進行審查、甄別,看看這裡到底有沒有學術造假,是怎麼造的假,還是存在其他的學術不端行為,然後對作者在這上面負什麼責任,一個個甄別清楚。另外,中國科協將組織國家級的學會,用他們來組織同行專家進行抽查答辯,再加一層審查。

總而言之,查實結果之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絕不護短,結果會向社會再進行公佈。這也就是表明科技界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的態度。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們知道,國家為了獎勵科技的進步,設立了很多獎項,這次設立的全國創新爭先獎跟國家科技獎勵的體系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包括和科協設立的其他獎項是一個什麼關係,也就是説,現在這個條件之下設立這個獎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是哪些?謝謝。

尚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獎勵體系對推動科技進步發揮了很大作用,國家級的大獎,我們叫做“3+1”,分別是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這三大獎主要側重對項目的獎勵。“1”就是國家科技最高獎,一年獎勵1到2名最優秀的科學家,這些獎勵的科學家都是德高望重的、年齡比較大的。所以科技界就反映,應該在注重項目獎勵的同時設立人物獎。在這種情況下,科協和科技部,包括人力資源部一起商量,在項目獎之外設立了“全國創新爭先獎”,主要側重於人物獎,獎勵取得突出成績的人物和團體。剛才也介紹了,這裡也有獎章獲得者、獎狀獲得者,層次不一樣。這個獎勵和人才計劃是緊密銜接的,就是説低於全國最高科技獎的人物獎,而且這是在一線上的,就是在十八大之後這五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團隊。科協有全國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獎、有青年女科學家獎,這兩個是專項獎。這個獎是比他們再高一個層次的獎,頒獎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一個重要銜接和補充。我相信這個獎出來之後,大家看到這些獲獎人員,也會很有感慨,確實應該對這些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包括在世界科技前沿取得重大成果的甚至領先的成果進行獎勵。既包括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重大裝備研製、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成就的這些人,也包括默默無聞在推廣、服務方面的人員,我覺得應該激勵他們更好投身從事創新爭先行動。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我想請問,您剛才談到現在我們國家的科技工作者呈現出一個特點,就是出國留學人員歸國的比例特別高,在“科技工作者日”,請您總結一下我國科技工作者的特點,比如是不是年輕化的趨勢比較明顯之類的。還有在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中,非常有必要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力,我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措施,在這方面成效比較顯著,特別是在“科技三會”之後有沒有一些新的,幫我們總結介紹一下。謝謝。

【尚勇這是一個比較綜合的問題。應該説,我們在激勵科技工作者上,最主要措施就是不斷地在深化體制改革,特別是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與經濟體制改革、社會改革密切配合,主要目的是去除舊有體制的頑症痼疾,破除對科技工作者的一些束縛,真正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的熱情。因為科技工作者創新時是主要憑激情和興趣,要把他的積極性激發出來。應該説,這幾年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發揮科技工作者作用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另外一個方面,配合科技體制改革,2015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就是人才發揮作用,改革也要有一個很好的學術環境、創新創業環境。這樣有利於他們能夠發揮學術民主、自由探索,充分發揮他們聰明才智。這些年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一大批比較年輕的優秀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整個科技隊伍,年輕人擔當重任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老科技工作者甘當伯樂人梯,或者仍然在一些重大工程和科研中發揮作用,但是青年人才擔當重任,在一些重大工程上、重大科研上、突破的科研成果上,都可以看得出來。

這些年出臺的政策比較有效的,一個是激勵創新政策,再一個是激勵科技成果轉化創業的政策。特別是這次新出臺的科技成果轉化法,加大了激勵力度,就是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政策的充分體現,還有科技部牽頭制定了《成果轉化法》的實施辦法。特別是現在,怎樣把更多成果擁有者在成果權益分配上更多向科技工作者自身傾斜,給他們“鬆綁”,允許他們離崗創業,或者在職創業轉化,這些充分激發了科技工作者的熱情。有一個研究所,不具體點名,他們告訴我,一年他們創辦的企業就30多個。這種情況下,在整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科技工作者,就是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包括很多大企業,都發揮了很大作用,把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自主性調動起來了。很多方面不但出現了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更多的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在支撐經濟發展、促進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急需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把科研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了。

另外,有些科研成果轉化成重大的技術裝備,現在公佈的包括航天航空、海洋開發探索等,為整個經濟發展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動能,也為創新驅動發展增強了新的動力,培育了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方面,有國內的科技工作者做的貢獻,海外科技工作者也通過多種形式為國內經濟發展和創新創業提供了服務。現在科協有一個“海智計劃”,就是海外智力人才為國服務計劃。這個升級版就提出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工程,得到了海外科技工作者的響應。現在有5個賽區,包括北美、歐洲、亞太,涉及到上萬個海外科技工作者,參與了怎麼把他們的科技成果到國內進行創業轉化。所以,整個政策把我們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另外,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我們的科技創新後勁非常強大,潛力非常巨大,對實現科技三步走戰略目標,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形成了強大的人力資源的儲備和支撐。謝謝。

中新社記者我的問題一個是關於獎項的問題,這個獎項是27號紀念大會時頒獎,也是説在全國首個“科技工作者日”的時候頒獎,這個工作者日是哪一天?這個獎項獎勵200多人,比起您説的僅次於“全國科學技術獎”的含金量感覺是不是就低了那麼一點點,如果太多的話,公眾就記不住了,既然要獎勵科學家精神和個人,有沒有在這個獎項裏有那麼高級別的一點,讓大家記得住的一些明星科學家。還有一個問題,央視記者有一個小問題,可能沒有説的特別具體,最近清華大學有一個特別傑出的女性科學工作者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就是聘過去當一個很高級別的教授。網上言論有認為,説中國培養好的人才又被國外挖走了。還有一個觀點,説明中國科學進步的一個標誌吧,您怎麼看我們的科技人才外流的現象?謝謝。

【尚勇先請王春法書記回答,我再來補充。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 中國網 楊楠 攝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王春法一個是27號和30號的差別,因為慶祝表彰大會是27號開,首個“科技工作者日”確定日就是在5月30日,這個會只是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以及時間的安排,安排在27號開這個大會。

第二,關於獎勵和其他獎的區別。剛才尚書記已經給大家作了介紹,我都同意,我再補充一下。這個獎是一個人物獎,不是一個項目獎,主要是獎人物的。我們在申報、提名、推薦過程中也有單位和個人推薦了比如像屠呦呦,趙忠賢先生,當時評獎的獎勵委員會討論以後,覺得我們這個獎儘管是很高,但是還沒有高到比“國家最高科技獎”還高的地步,所以委婉地請他們不要再參加這個獎的評選。但是這個獎本身面向的對像是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所以我想這是第一個跟其他不一樣的。

另外,這個獎代表了同行認可和政府認可的結合。很多的項目獎在獎勵的時候,説這個項目做得怎麼樣,成就怎麼樣,我們以前也經常説國際一流、國際領先,但是這個獎是代表了同行評議,就是科技界學會為基礎的同行認可和政府認可的結合。因為中國科協主管全國210個全國學會,以及各級科協,另一方面推薦單位還包括科技部、人社部、國資委等有關部委,所以這個獎認可廣泛程度是不大一樣的。這是一個區別。

第二,這個獎兼顧了個人和團隊的兩個方面。其他獎項,一個項目可能是很多人做成的,表彰的時候,表彰的是這個項目,但是這個獎明確把團隊作為一類。我們當時獎勵委員會評審的時候,認為這個獎含金量最高、最有榮譽的、最認可的是團隊獎,我們現在拿出這10個團隊開始公示了,大家都已經知道了,10個團隊個頂個很厲害,他們在國際上達到了先進水平。第二個層次還有28個獎章獲得者,其實也是可以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他們本身也是在200多人獲獎者中比較高層次的。還有就是254個獎狀獲得者,總體來説,本身這個獎內部有層次,但是我們強調的是團隊獎是非常高的榮譽,很多科學家説現代科技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大科學,就是大家合作、團隊精神,這代表一個導向。這是不一樣的方面。

關於您剛才説的,我知道清華顏寧教授,她的國際流動我認為是正常的。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大量優秀青年學子遠赴國外進行學習,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國家發展又吸引他們回來,幫助我們國家在推動科學文化建設、推動科學研究方面發揮作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們也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的高校到國內來挖我們這種優秀人才也是正常的,我認為這種事情將來顏寧不是個案,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會成為一個常態。我就説這些。

尚勇就這個問題我也補充一下。大家都知道,歐美科技比較發達的國家,這些科學家的流動、相互短期、長期的交流,是一個常態,他們渠道非常通暢,或者到這兒工作一段時間再回來,或者到這裡任職了再回來,很正常。這個事,我覺得是一個標誌。這次國際一流大學把我們的科學家聘為最高榮譽稱號,這是對我們整個科技發展水平、我們的科技生態環境的高度認可。所以,我們國家的全面擴大開放,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就成為一個常態,優秀人才大量從國外到我們這裡任職,工作一段時間再到海外任職,在交流過程、學術碰撞過程中才能提高整個學術水平。我覺得這也是科技發展到一個比較高水平的標誌,我認為大家應該以一個開明的態度,從國際化角度來充分理解這件事。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 中國網 楊楠 攝

主持人 胡凱紅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尚主席、謝謝王書記,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