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蔬菜價格為何一路走低

2017-05-26 07:3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一個時期以來,全國蔬菜價格一路走低,部分品種甚至跌破採摘成本價,出現區域性滯銷賣難現象。

菜價持續低迷

“4月初一斤還賣1.4元,現在已經跌到0.7元了。這個價連包地、採摘的成本都不夠,只能拔秧改種別的。”5月25日,在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菜販梅老四對《經濟日報》記者説。梅老四在河北固安包地種大棚尖椒,自産自銷,往年收益還不錯。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告訴記者,上星期尖椒均價周環比下跌22.22%,商戶多半賠錢。

相對而言,尖椒價格跌幅還算“溫柔”。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冬瓜價格同比跌幅超過70%,大蔥、洋白菜價格同比跌幅超過50%。從六大類蔬菜價格波動情況看,葉類菜、根類菜、花類菜同比下跌超30%;果類菜次之,跌幅超20%;莖類菜略跌,跌幅在5%以內。根類菜中的白蘿蔔、胡蘿蔔,葉類菜中的大白菜、芹菜,莖類菜中的蔥頭,價格同比跌幅超40%。

“全國蔬菜價格走低,和往年相比,環比跌幅較大,同比跌幅劇烈。”農業部蔬菜市場監測預警首席專家孔繁濤説。孔繁濤參加農業部近期組織的蔬菜全産業鏈分析預警團隊,剛從河南、山東等蔬菜主産區實地調研回京。

4月份,農業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為每斤1.82元,環比跌4.7%,同比跌22.4%,比近6年同期平均價格低8.9%,為近6年來同期最低。農業部監測的580個蔬菜重點縣,蔬菜價格也表現為相同趨勢:平均地頭批發價為每斤1.52元,環比跌6.5%,同比跌16.9%。一季度“蔬菜200指數”為119.51,同比低34.7個點。

根在供過於求

蔬菜行情持續低迷,原因在於供過於求。具體地講,種植面積擴大、單産水平提高是主要因素,信息不暢、重疊上市又加劇了供需失衡。

在海南租地種圓茄的蔬菜經銷商姚鳳儀告訴記者,以前他只種200畝,今年擴大到500畝,“一些人甚至租了上千畝地種菜”。

像姚鳳儀這樣擴大種植面積的做法,在全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據農業部監測,1月底580個蔬菜重點縣信息監測點在田蔬菜面積95萬畝,同比擴大3.1%。其中,大白菜、大蔥、冬瓜、花椰菜、蕹菜、絲瓜、苦瓜、姜、蓮藕等9種蔬菜在田面積同比增長了10%以上;普通白菜、南瓜、番茄、大蒜等4種蔬菜在田面積同比擴大5%以上。

“農産品當期種植面積主要取決於上期市場價格,一般而言,上期價格較高,當期種植面積就會擴大,反之亦然。”孔繁濤説。2014年至2015年,蔬菜價格穩中趨降,菜農種植意願偏弱。2016年初遭遇寒潮天氣,蔬菜價格上漲明顯,加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玉米等農産品價格下行趨勢明顯,蔬菜的種植效益凸顯,導致農民去冬今春紛紛擴大蔬菜種植面積。

除了種植面積擴大外,今春氣象條件總體向好,蔬菜單産明顯提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國大部分農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至4℃,未出現明顯異常天氣情況,水熱條件匹配良好,土壤墑情適宜,利於蔬菜生長,使得蔬菜單産水平普遍提高。

供給側要發力

如何防止菜價暴漲暴跌?孔繁濤認為,産地有關部門要持續開展蔬菜種植意願調查,將調控關口前移,提前研判蔬菜市場供需形勢,利用互聯網、手機APP、電視、報紙等手段,及時發佈監測預警與市場供需信息,有效引導菜農理性安排生産。另外,應構建蔬菜産銷對接平臺,利用電子商務等手段,拓展蔬菜銷售渠道,減少蔬菜流通環節,並加強産地銷地合作,鼓勵産地銷地批發市場、企業、蔬菜合作社等主體開展長期合作,形成相對穩定的流通渠道,促進蔬菜均衡上市。

要從根本上解決蔬菜供需失衡、價格大起大落難題,還得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這一論斷也契合蔬菜生産。

在蔬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河北張家口市一些做法值得借鑒。為避免無序生産、同質競爭,張家口市劃分了壩上無公害錯季菜、壩下丘陵區無公害錯季菜、河川區無公害設施菜、無公害特菜4個蔬菜優勢産業帶。為確保張家口蔬菜“無公害”,當地農業部門近年來大力推廣農家有機肥和防蟲網、黏蟲板、性誘劑、殺蟲燈等生態治蟲方式,雖然生産成本偏高、單産偏低,但蔬菜質優價高,供不應求,甚至遠銷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記者 黃俊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