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旅遊局:創新政策供給助推全域旅遊

2017-06-05 09:56 來源: 旅遊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5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首次突破40億人次,旅遊收入過4萬億元;2016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44.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4.69萬億元。這些沉甸甸的數據,説明旅遊業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

“近兩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涉旅工作文件,國家旅遊局與相關部委也聯合發佈了二十多個旅遊專題政策文件,推出了一系列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旅遊用地、‘多規合一’、離境退稅、過境免簽、旅遊金融等政策取得重大突破,成為旅遊業新一輪發展的強大支撐。”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破解難題促旅遊業快速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域旅遊發展,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從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是‘大眾旅遊’時代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要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2017年“中國旅遊日”活動講話中再次強調。

“推動全域旅遊,就要將旅遊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中,在實施‘多規合一’中充分體現旅遊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要求。”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浙江、江西、內蒙古等省區市積極推動以旅遊業為引領的“多規合一”,突出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推動國土、發改、住建、交通等部門規劃與旅遊産業規劃有效銜接。

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徐曉平説:“寧夏作為全國第二個‘全域旅遊’省級示範區,把全省當做‘一個大景區’來經營開發,讓産業圍繞旅遊轉、産品圍繞旅遊造、結構圍繞旅遊調、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吸引了眾多遊客。”

“現在,我國旅遊業已從簡單的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等更高層次發展,原有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旅遊‘泛産業’特性。”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系主任張輝説。

為找到解決旅遊用地問題的“金鑰匙”,國家旅遊局多次會同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委,召開專題研討會議,最終在原有相關政策基礎上,聯合出臺了《關於支持旅遊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

“旅遊用地新政出臺後,我們景區3000畝的用地,只有200畝需要辦理建設用地相關手續,大大降低了開發難度,縮短了景區開放時間。”桂林逍遙湖景區相關負責人説,截至目前,桂林市共引進旅遊産業用地項目160個,創造産值約1.36億元,遊客接待量126萬人次。

在旅遊用地改革的推動下,湖州影視城項目將原來破舊廠房順利轉變成為民國影視基地。該項目在2016年已經實現産值4.5億元,納稅2800多萬元。

湖州市旅遊委員會主任幹永福説:“2016年,我們進一步深化了旅遊用地改革,編制了《湖州市旅遊産業用地專項規劃》,在點狀供地、坡地村鎮、設施用地等八大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目前,我市共有續建、新建旅遊産業用地項目65個,總規劃範圍4084.78公頃。”

創新舉措提振入境旅遊

近年來,過境免簽、離境退稅等多項旅遊新政出臺,推動了我國入境旅遊發展。2016年,我國接待入境遊客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8%,其中外國人同比增長8.3%,繼續保持了世界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的地位。

“過境免簽,是指外籍人士從一國經轉某國前往第三國,不必申請過境國簽證即可過境,並可在短暫時間內停留。該項政策的實施是我國走向國際化的需要,能有效刺激外籍遊客入境,增加旅遊收益。”中國旅遊研究院李創新介紹。

截至2016年底,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9個城市相繼落地,適用對象覆蓋了包括“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在內的51個國家。

2016年,江浙滬和廣東在充分總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率先實現144小時過境免簽和海陸空三類口岸聯動,讓過境遊客體驗到更加優質的旅遊體驗。同時,自2016年10月1日起,上海實行了外國旅遊團(2人及以上)乘坐郵輪入境15天免簽政策。

離境退稅政策作為促進入境遊的另一項重要手段,在全國部分省市成功試水。截至目前,共有16個省份執行了該項政策。“離境退稅政策,就是指境外旅客在離境口岸離境時,對其在退稅商店購買的退稅物品退還增值稅的政策。”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讓離境退稅政策在我國成功“落地”,國家旅遊局多次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等部門,研究國外案例,總結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

2015年7月1日,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落實離境退稅政策。此後,讓政策“上天出境”、優化退稅業務流程、異地退稅互聯互通等一系列舉措,讓離境退稅政策點燃了入境遊客的消費熱情。

據資料顯示,各地開單率和退稅額逐步增加,幾個先行試點的城市退稅額也已破千萬大關。截至2017年4月底,以北京為例,已累計開單6611份,銷售額超過1.9億元。金融支持讓産業動力十足

5月19日,在2017中國旅遊投融資促進大會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宣佈中國旅遊産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負責的“中國旅遊産業基金”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

近年來,國家旅遊局為了能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旅遊業,連續三年在5月15日舉辦中國旅遊投融資促進大會,並對投資中國旅遊業百億元以上的部分民營企業家頒發“中國旅遊産業傑出貢獻獎(飛馬獎)”。同時,國家旅遊局與國家開發銀行等12家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十三五”期間將為旅遊産業發展提供2.1萬億元的額度支持。

在2017全國旅遊投融資促進大會上,國家旅遊局公佈了680個優選旅遊項目,計劃總投資1.6萬億元;計劃融資總額為8433億元,同比增長35%。

“政策利好推動,相關業態投資趨勢向好。積極的投資政策是吸引各投資主體聚焦旅遊、加大旅遊産業投資的重要因素。”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吳麗雲説。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設立中國旅遊産業促進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旅遊産業促進基金。各省區市紛紛響應號召,目前,至少已有20個省份設立了省級旅遊産業基金。

浙江省旅遊局局長謝濟建介紹:“2016年,浙江省旅遊局牽頭推動省旅遊集團與國開金融等戰略投資者,共同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旅遊産業發展基金;與浙江省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七個金融機構簽署授信超過2000億元的銀旅戰略合作協議。”

同時,各地通過打造各類平臺,在旅遊投融資方面亮點紛呈。四川省實施招商引資雙千億工程,搭建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等高端招商平臺;福建省、廣東省則創新旅遊專項資金使用模式,採取競爭性扶持方式,重點扶持山區旅遊、濱海旅遊、生態旅遊産業園區等項目。(實習記者 馮豪博)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