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雅浦海溝動物世界探秘:“蛟龍”號5000米深海大型動物見聞

2017-06-06 19: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6日電(記者 劉詩平)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海參、讓研究人員吃驚的罕見海綿、各具特色的海星和海蛇尾、悠然遊著的魚和蝦以及叫不出名字的神秘動物……

在雅浦海溝5000米左右的深海,有著超乎想象的動物世界。6月5日,“蛟龍”號在雅浦海溝進行了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潛,最大潛深5136米,從5100多米到4900多米的海溝山坡上爬行,近底觀察和獲取岩石、近底海水、沉積物、生物樣品,進行環境參數測量等作業,用時3小時8分鐘。記者採訪下潛人員和觀看“蛟龍”號拍攝的海底視頻,看到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深海動物世界。

海參:種類齊全超乎想象

透過“蛟龍”號的鏡頭,仿佛進入了一個海參的王國:紫紅色的、乳白色的,長著很多角的、光滑的,圓胖的、瘦長的……或趴在石頭上、或臥在沉積物上。

“海參的適應能力很強,以前也經常在深海看到海參,但在這麼深的海底一次看到這麼多種海參,還是頭一回,每隔幾分鐘就能遇上一隻。”本潛次主駕駛傅文韜説。

記者從海底視頻中,看到了15隻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海參,比記者在深度只有4800米左右的馬裏亞納海溝看到的要多得多。“蛟龍”號今年在馬裏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進行的潛次中,海參是引人注目的主角,這在於海參對深海環境有著極強的適應性。

深海裏的這些海參,都有一個透明的凝膠狀身體。專家指出,在食物匱乏的深海世界,這樣的身體無須為了長身體而消耗過多能量,這是適應深海生存的一種表現。

海綿:見所未見格外神奇

5日10時13分,一隻大型生物出現在“蛟龍”號的鏡頭前。這個長相類似植物的動物,長著一根長長的“莖”,約30公分高,莖上的“枝”分兩層,每層的枝上各有4個白色透明的圓球。

參加過多個大洋航次、研究底棲生物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鹿博説,這是海綿,以前見過很多種不同的海綿,但從未見過這種海綿。

“這是一種肉食海綿。”從事海綿分類學研究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龔琳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從電腦裏找到了其他學者著述中記載的這種海綿。

令人惋惜的是,下潛人員將此海綿取樣以便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但帶回海面時海綿已經化掉,不見原形。

11時40分,一隻更加奇特的動物闖入“蛟龍”號視野,像極了百合花,長了一個長長的莖,上面是一朵盛開的“百合花”。龔琳和鹿博告訴記者,這是另一種肉食海綿,至於它的進一步細節則需具體研究才能知道。

海蛇尾與海星:長得挺像“美醜”不同

海星和海蛇尾種類很多,長得也千差萬別,但此次“蛟龍”號看到的海星和海蛇尾則“美醜”分明。

在“蛟龍”號視頻開始拍攝不久,海蛇尾便接二連三地出現:

10時3分,“蛟龍”號用機械手取岩石樣時,一隻海蛇尾出現在鏡頭前。

10時6分,一隻海蛇尾出現,“蛟龍”號用機械手取樣,放入生物筐。

10時10分,一隻海蛇尾出現。

10時16分,一隻海蛇尾出現。

這4隻海蛇尾長得一樣。此後,海蛇尾所見不多,只先後看到了2隻出現在鏡頭前。

海星的出場則格外驚艷。12時42分,一隻紫紅色的海星極為舒展地長在岩石上,5隻長長的“腳”向上彎著,組成了一個好看的形狀,老遠就能看到,甚是耀眼。

此次所見海星和海蛇尾,均為5個腕足,中間一個圓盤,長得比較像。對此,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東聲説,一個簡單的區別是,海星5隻腕足的背面有一條步帶溝,是可以張開的,而海蛇尾正面和背面都是由骨頭連著,沒有步帶溝。

魚和蝦:深海世界頂層掠食者

10時10分,當“蛟龍”號在抓取海蛇尾作為科學研究的樣品時,一隻蝦從旁邊遊過。20多分鐘後,一隻更加漂亮的紅色大蝦看了“蛟龍”號幾眼,由上至下從鏡頭前遊過。

紅蝦剛剛遊過,一條大魚出現了,黑色的鰭、灰白色的身體,悠然自得地遊著。

11時7分,一條白色大魚悠閒地遊著。與剛才看到的圓胖身材的魚不一樣,這條頭黑、身材白色的魚比較瘦長,黑色的眼睛格外醒目。

這些魚和蝦,是真正的巨型底棲動物,是深海世界的頂層掠食者。

油桶與海螺:外來侵入者的存在

看著這些深海視頻,見到一個個深海的“主人”,讓記者驚訝不已。但更讓記者驚詫的是,11時1分,一個CHEVRON牌子的32升油桶突然出現在鏡頭前,開始模糊,後來清晰。卡在石頭中的油桶,顯而易見是從水面的船上扔到海裏的。

12時7分,看到另一個外來的侵入者:一隻有所破損的海螺,一看就是淺海裏的那種螺,不知怎麼來到了深海世界。

獨特生命體系:待解的深海動物之謎

在深海視頻中,記者還看到了兩個疑似海葵的白色動物,一隻疑似珊瑚的樹狀動物以及一個無法比擬的白色球狀動物……

“蛟龍”號一帶而過的視頻拍攝,能拍到的動物只是滄海一粟。深海有著人類難以想象的生物世界,這裡是高壓、低溫、無光照、低營養和相對封閉的生態環境,生活在這裡的生物也因此有著獨特的生命體系。

由於技術條件限制、探索工具缺乏,人類對深海的了解並不充分。專家介紹,深海尤其是6000米以上的深淵區生物研究,目前仍以物種發現為主,已經發現了一些深淵特有物種,但對深淵生物群落結構缺乏全面了解;發現了生物群落的空間分佈差異情況,但對其具體機制還不清楚;深淵生物怎樣適應極端環境、營養和能量來自何方,這些深淵生命過程的科學奧秘同樣有待揭示。

“去年中國大洋37航次‘蛟龍’號已經在雅浦海溝兩岸不同深度做了一個剖面的5次下潛,本航段繼續在雅浦海溝兩岸進行5次下潛。”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陳新華説,利用“蛟龍”號的獨特深潛優勢和定點作業能力,查明雅浦海溝特定區段不同水深帶生物群落的組成和分佈,揭示深淵生物不同空間分佈及其極端環境適應性的機制。

本航段“蛟龍”號已經在雅浦海溝下潛兩次,在接下來的幾天內,“蛟龍”號將進行3次6000米以上的大深度下潛,搭載科學家前往深淵區探索,期待能有更多的驚喜和發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