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洞庭稻田收蝦忙

2017-06-08 10: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6月7日,一位農民在湖南南縣明康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裏收蝦。十多天后這片稻田將開始種植水稻,而沒被收走的小龍蝦將遊入稻田邊上的水溝裏繼續繁殖,繁殖出的蝦苗第二年將回到水田生長。

近日,位於洞庭湖區的湖南南縣的稻田裏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農民正趕在種植水稻前搶收稻田裏的小龍蝦。

近年來,南縣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在稻田裏實現養蝦和一季稻輪作。據介紹,稻田養蝦不但提高了農田的單位産出,而且可起到除草、節肥、疏鬆土壤等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在南縣,“稻蝦共生”已形成了一條産業鏈,當地企業加工的速凍蝦、蝦仁等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生態種植後加工而成的“稻蝦米”,價格也大大高出普通稻米。目前南縣全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達到25萬畝,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帶動了近4萬相關人員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6月7日,兩位農民在湖南南縣明康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邊將收上來的小龍蝦裝箱。十多天后這片稻田將開始種植水稻,而沒被收走的小龍蝦將遊入稻田邊上的水溝裏繼續繁殖,繁殖出的蝦苗第二年將回到水田生長。

近日,位於洞庭湖區的湖南南縣的稻田裏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農民正趕在種植水稻前搶收稻田裏的小龍蝦。

近年來,南縣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在稻田裏實現養蝦和一季稻輪作。據介紹,稻田養蝦不但提高了農田的單位産出,而且可起到除草、節肥、疏鬆土壤等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在南縣,“稻蝦共生”已形成了一條産業鏈,當地企業加工的速凍蝦、蝦仁等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生態種植後加工而成的“稻蝦米”,價格也大大高出普通稻米。目前南縣全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達到25萬畝,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帶動了近4萬相關人員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6月7日,兩位農民在湖南南縣明康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裏推著小船收蝦。十多天后這片稻田將開始種植水稻,而沒被收走的小龍蝦將遊入稻田邊上的水溝裏繼續繁殖,繁殖出的蝦苗第二年將回到水田生長。

近日,位於洞庭湖區的湖南南縣的稻田裏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農民正趕在種植水稻前搶收稻田裏的小龍蝦。

近年來,南縣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在稻田裏實現養蝦和一季稻輪作。據介紹,稻田養蝦不但提高了農田的單位産出,而且可起到除草、節肥、疏鬆土壤等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在南縣,“稻蝦共生”已形成了一條産業鏈,當地企業加工的速凍蝦、蝦仁等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生態種植後加工而成的“稻蝦米”,價格也大大高出普通稻米。目前南縣全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達到25萬畝,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帶動了近4萬相關人員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6月7日,一位農民在湖南南縣明康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裏整理蝦籠。十多天后這片稻田將開始種植水稻,而沒被收走的小龍蝦將遊入稻田邊上的水溝裏繼續繁殖,繁殖出的蝦苗第二年將回到水田生長。

近日,位於洞庭湖區的湖南南縣的稻田裏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農民正趕在種植水稻前搶收稻田裏的小龍蝦。

近年來,南縣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在稻田裏實現養蝦和一季稻輪作。據介紹,稻田養蝦不但提高了農田的單位産出,而且可起到除草、節肥、疏鬆土壤等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在南縣,“稻蝦共生”已形成了一條産業鏈,當地企業加工的速凍蝦、蝦仁等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生態種植後加工而成的“稻蝦米”,價格也大大高出普通稻米。目前南縣全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達到25萬畝,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帶動了近4萬相關人員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這是6月7日拍攝的湖南南縣明康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稻田。目前這片稻田正值收穫小龍蝦的時節,十多天后這片稻田將開始種植水稻,而沒被收走的小龍蝦將遊入稻田邊上的水溝裏繼續繁殖,繁殖出的蝦苗第二年將回到水田生長。

近日,位於洞庭湖區的湖南南縣的稻田裏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農民正趕在種植水稻前搶收稻田裏的小龍蝦。

近年來,南縣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在稻田裏實現養蝦和一季稻輪作。據介紹,稻田養蝦不但提高了農田的單位産出,而且可起到除草、節肥、疏鬆土壤等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在南縣,“稻蝦共生”已形成了一條産業鏈,當地企業加工的速凍蝦、蝦仁等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生態種植後加工而成的“稻蝦米”,價格也大大高出普通稻米。目前南縣全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達到25萬畝,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帶動了近4萬相關人員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6月7日,一名工作人員在南縣小龍蝦交易中心裏展示當地出産的小龍蝦。從稻田裏收穫的小龍蝦將在這裡被發往全國各地。

近日,位於洞庭湖區的湖南南縣的稻田裏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農民正趕在種植水稻前搶收稻田裏的小龍蝦。

近年來,南縣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在稻田裏實現養蝦和一季稻輪作。據介紹,稻田養蝦不但提高了農田的單位産出,而且可起到除草、節肥、疏鬆土壤等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在南縣,“稻蝦共生”已形成了一條産業鏈,當地企業加工的速凍蝦、蝦仁等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生態種植後加工而成的“稻蝦米”,價格也大大高出普通稻米。目前南縣全縣實施“稻蝦共養”的水田總面積達到25萬畝,畝均利潤達到3500元,帶動了近4萬相關人員就業。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300洞庭稻田收蝦忙6.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