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2017-06-26 16:1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記者 施雨岑、姜偉超)在1萬多平方公里的瑪曲大草原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撿垃圾的卓瑪加布”。

這個身材敦實、面孔被曬得黝黑的藏族漢子,從撿拾、清理垃圾開始,逐步治理沙化草場,默默守護著這片他生於斯長于斯的大草原。

“拔草的人個子長不高,弄臟河水的人眼睛會疼。”從小聽著這句藏族諺語長大的卓瑪加布,甚至不會用漢語流利地説出“生態保護”這4個字,但讓草原更綠、河水更清,是根植于他心底最樸素的信念。

由於生活習慣、缺乏環保意識等原因,多年以前,瑪曲大草原上每家每戶的草場都堆積著大量生活垃圾,草場退化嚴重。“那時候,垃圾污染了河水和草原,魚兒和鳥兒都死了,羊誤食了這些垃圾也活不長,看著真心疼。”卓瑪加布説。

2003年,卓瑪加布從自家承包的2000多畝草場開始,一點一點清理散落在草原上的牛糞、爐灰、舊衣物和牛羊屍骨。千百年來,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不能理解卓瑪加布的做法;一向心疼他的家人也不樂意——清理垃圾所需的編織袋和雇車運輸的費用,對這個家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冷眼、嘲笑、質疑,卓瑪加布沉默以對。他執拗地將自己如“愚公”一般的行動堅持了下去。從自家的草場,到鄰居家的,再到更遠的河岸、公路旁,卓瑪加布獨自提著編織袋,一個個裝滿垃圾,再一車車運到專門的垃圾處理廠。

高原的烈日下,汗水一滴滴落入他深愛的遼闊草原上。最孤寂的時候,只有靜默的群山、奔騰的河水和在天空中翱翔的紅嘴山鴉陪伴著他。

1年後,被清理乾淨的草原以更為豐美的牧草回報卓瑪加布。

家人、朋友、牧民們漸漸服氣了,跟隨在他身後撿拾垃圾、治理草原環境的隊伍慢慢壯大起來。“那時,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扔下書包趕快去給爸爸幫忙。”卓瑪加布的大兒子參丹説。

這位瑪曲草原的綠色守護者自此更加幹勁兒十足。

2011年,卓瑪加布聽説,過量放牧會加劇草場退化、破壞生態環境。他立刻帶頭賣掉了家中1000多只牛羊,用所得的錢辦起了草原圍欄加工廠,並將部分利潤繼續投入到保護草原環境的事業中去。

2014年,卓瑪加布將目光從撿拾垃圾、清潔環境轉向更為複雜和艱難的沙化草場治理。喜歡琢磨的他發明了自己的沙化治理方法——廢草皮移植法,最讓他開心的是,瑪曲縣畜牧林業局在沙化治理項目推進中採用了他的做法。

“這麼多年,卓瑪加布從沒跟我們要過一分錢,沒有訴説過一次困難。”瑪曲縣畜牧林業局局長冬寶説,“別人開公司都是為了掙錢,只有他一直在做著賠錢的事情。”

2015年以來,甘南藏族自治州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讓這片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變成“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禁塑運動”、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舉措寫入村規民約、宣傳環保理念……短短兩年間,甘南藏區的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正是在這兩年,卓瑪加布一家人發覺,他們的工作得到了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點讚。“以前,我們去幫牧民治理沙化草場,還有人擔心輾壞自家的草場,阻止我們的車輛通過。現在,他們不但歡迎我們去,而且有空還會加入我們的隊伍。”參丹説。

這陣子,卓瑪加布每天忙於帶領著3個兒子到離家10多公里之外的治沙點種上草籽。從家到治沙點的路上,他放眼望去,無論是縣城裏的街道、民居門口,還是公路兩旁的青青草原,視線所及之處,不見垃圾的蹤影。

偶爾,他會帶上4歲的小孫女丹增仲格一起去。孩子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無憂無慮地奔跑、玩耍,正如卓瑪加布幼時一樣。丹增仲格還不能明白祖輩和父輩正在進行的工作,但毫無疑問,保護青山綠水的理念將在耳濡目染間深植于她心底,如種子一般生根發芽、代代傳承。

卓瑪加布,這位草原的環保衛士,現在已不再孤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