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力爭到2020年“規培”住院醫師50萬名

2017-07-11 20: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記者 余曉潔 王賓)人才是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第一資源。深化醫學教育改革,造就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是推進健康中國的基礎工程。為培養更多能看病、看好病的好醫生,中國力爭到2020年規範化培訓住院醫師50萬名,培養全科醫生15萬名以上。

10日在京召開的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分別作報告。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沛等七位代表作典型交流發言。

李斌:多措並舉加強緊缺醫學人才培養

李斌表示,建立實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是深化醫改和教改的重大舉措,對提升我國臨床醫師整體水平,促進醫師隊伍同質化,從根本上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重要意義。

“目前,這項工作已在全國推開,在培住院醫師29萬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較未培訓者高10%。”李斌説。

近年來,我國通過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全科住院醫師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多種措施,累計培訓全科醫生20.9萬人。出臺關於加強兒科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3年招收兒科住院醫師1.2萬人,支持27所高校兒科本科招生。

“全科醫生、兒科、精神科、婦産科、護理等專業人才短缺問題仍然突出。”李斌説。要進一步健全醫教協同工作機制,完善“規培”制度,進一步壯大全科等緊缺人才隊伍。把全科醫生建設納入各地醫改成效考核的指標體系,用好用足相關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解決人才短板問題。

陳寶生:醫學教育是“小學科、大民生”

“醫學教育是‘小學科、大民生’,涉及醫療和教育兩個最為直接的民生問題。醫學教育最具前沿性,蘊含多學科乃至國家産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陳寶生説。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進展,積極探索基層衛生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發展”的有效途徑,為築牢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網底”提供人才支持。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學教育承擔著為維護人民健康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教育戰線要深刻認識使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醫教協同、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質量為上,聚焦重點領域,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陳寶生説。

陳寶生認為,服務決定地位。醫學院校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主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主動服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主動服務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使基層群眾享受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

趙玉沛:協和的大夫都是“熏”出來的

“翻開協和百年曆史,每位受人民愛戴的好醫生,都始終堅守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職業的信仰。”趙玉沛説,“協和的大夫都是‘熏’出來的。協和建立並保持了從教學主管院長、教育處、基地主任、教學副主任、教學秘書、帶教老師到學員這樣一個層級完備、職責明確的完整教學體系。”

北京協和醫院于1921年率先在中國建立起嚴格、規範並與國際接軌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96年來,協和始終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和高要求,注重素質培養與文化熏陶;注重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注重醫德醫風與良好習慣的養成;注重師資培訓和資源平臺建設。”趙玉沛説。

“熏”,突出反映在青年協和人對老一代協和人技術過硬、心懷大愛的傳承。比如,“林巧稚獎·青年杯”等形式多樣的技能大賽,豐富了教學形式,場場爆滿。

北京協和正在探索恢復老協和“小規模”精英人才培養模式,2016年起開始實施臨床學博士後培養項目。這是探索創建適合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接軌的高端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上邁出的關鍵一步。這個項目為每位學員配備了專屬導師團,由3至5名覆蓋醫療、教學、科研的頂級導師和1名一對一跟蹤輔導的專職導師組成。全程零距離幫助博士後完成為期3年的住院醫師培訓。

“專屬導師團是我院在傳統導師制基礎上的創新,通過老中青‘傳幫帶’,使學生在導師的引導、關愛和信任中,感受細節的熏陶。培育有良好協作精神的複合型高層次人才。”趙玉沛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