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融資源配置更加高效

2017-07-13 07:1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領域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存款保險制度逐步建立,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大型商業銀行改革穩步實施,金融市場開放逐漸深入。金融領域改革開放有利於更加有效配置內外部金融資源,形成市場化的金融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讓金融機構在競爭中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利率管制基本放開

5年來,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從貸款利率管制放開,到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逐步擴大,再到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設存款利率上限,利率管制逐步放開。

2013年,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新的步伐,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人民銀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放開貼現利率管制,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至此,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人民銀行僅對存款利率實行上限管理,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擴大,市場機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顯著增強。

2014年,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推進並取得重要進展。金融機構利率管制有序放開。2014年3月1日,放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11月22日,在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同時,將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擴大。

2015年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關鍵性進展。利率管制基本放開。2015年3月、5月,將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2倍依次擴大到1.3倍和1.5倍;5月,在全國範圍內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8月,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限;10月,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上限,標誌著利率管制基本放開。

利率在有效配置內部金融資源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並取得重要進展,貨幣政策傳導的價格基礎逐步完善。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明顯拓寬,微觀主體對利率的敏感性不斷增強。

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逐步完善

5年來,按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有效提升了匯率政策的規則性、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在穩定匯率預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4年3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7月2日,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買賣價差管理取消,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2015年8月11日,人民銀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提供中間價報價。此舉有利於提高中間價形成的市場化程度,擴大市場匯率的實際運行空間。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對中國過去多年來在改革貨幣和金融體系方面取得成就的認可。

2016年2月份,人民銀行明確了“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這一機制比較好地兼顧了市場供求指向、保持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和穩定市場預期三者之間的關係,人民幣雙向浮動的特徵更加顯著。

2017年5月,逆週期因子被引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增加逆週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適度對衝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等基本面情況。

防風險助實體經濟

5年來,存款保險制度從無到有,逐步建立,金融安全網得到完善。存款保險制度是保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對於深化金融改革、加強存款人保護、推動形成市場化的金融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建立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4年,《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發佈,提出擬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覆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實行最高50萬元的有限賠付,以低費率起步,將保費建立存款保險基金。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施行,全國3000多家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部辦理了投保手續。

2016年,金融機構存款平穩增長,大、中、小銀行存款格局保持穩定。金融機構50萬元限額內的客戶覆蓋率為 99.6%,保持穩定。在保持存款保險費率水平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初步實施基於風險的差別費率,對投保機構的風險約束和正向激勵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近五年中,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2014年12月,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獲批,2015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獲批。2015年7月,國家外匯儲備分別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注資480億美元、450億美元,順利完成改革方案要求的資本金補充工作。

大型商業銀行改革穩步推進。2015年4月,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深化改革範圍擴大至全國。交通銀行深化改革方案于2015年6月獲批。

大型金融機構改革有助於推動機構轉換經營機制,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金融市場不斷開放

五年來,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其中開放步伐最快的,當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開通。滬港通和深港通加強了兩地資本市場聯絡,將對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在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的同時,2013年以來,債券市場開放節奏也逐步加快,境外投資者的投資範圍、額度不斷升級,交易工具不斷豐富,投資管理程序日益簡化。隨著開放的深入,境外機構投資者不僅可以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而且沒有投資限額。

2017年5月16日,央行與香港金管局發佈消息,同意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展開互聯互通合作。7月3日,“債券通”北向通正式運行。“債券通”有利於穩步推動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有利於境外投資者擁有更多的投資渠道。

債券市場開放的另一標誌,是熊貓債發行主體範圍和規模進一步擴大。截至2016年末,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境外發行主體已經覆蓋境外國際開發機構、外國政府、境外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累計發行規模631億元。(記者 張 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