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密碼”
——2017年中國經濟年中觀察

2017-07-18 07: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 韓潔 陳煒偉 安蓓)6.9%!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一季度持平,更趨明顯的穩中向好態勢彰顯中國經濟底氣。

從2015年第一、二季度持平的7.0%,逐步降至去年前三季度的6.7%,再回升到今年前兩個季度的6.9%——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採訪權威專家,詳解數據背後的中國經濟“密碼”。

中國經濟“穩”在何處、“好”在哪

經濟走勢穩不穩,企業的反應最直接。

今年二季度,小微工業企業景氣指數達到96.5%,比一季度提高了3.4個百分點,達到兩年來的最高。

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復蘇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國用6.9%的增速交出了穩中向好的半年答卷。

從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目標來看,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上半年均呈現“穩”的態勢——

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二季度也實現6.9%的增速,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之間,增長的穩定性不斷提高;

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已連續兩個月保持在5%以下,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四個月低於5%;

上半年CPI同比上漲1.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2.1%,物價漲勢溫和的同時需求保持穩健;

貨物進出口回穩向好,6月末外匯儲備連續第五個月出現回升。

從發展態勢來看,企業效益、市場信心、經濟活力進一步改善,釋放“好”的暖色——

二季度40個工業行業裏有34個行業同比價格在上漲,上漲面比一季度有所擴大,行業供求繼續改善。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7%,增速比4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

6月份PMI分項指數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達到58.7%;

上半年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7.2%和5.5%,均比1至5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投資增速回升反映實體經濟活力正在增強。

“穩的格局更加鞏固,好的態勢更加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17日如此評價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特點,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領域出現了更多積極的變化,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多,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6.7%,經合組織也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至6.6%,摩根士丹利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此前的6.4%上調至6.6%……近期,多家國際組織和投行也用實際行動表明對中國經濟穩定性增強的認可。

新動能如何接力中國經濟新引擎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中國亟須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打造支撐未來增長的新引擎。透過經濟半年報,新舊動能轉化得如何?

“結構在改革中優化,動能在轉換中增強,質量在轉型中提升。”邢志宏説。

在中國經濟的宏大版圖中,一些變化正悄然發生——

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徵更加明顯: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民經濟比重達54.1%,高於第二産業14個百分點;

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3.4%;

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增幅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2和4.6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12.2%和32.2%;

新的市場主體競相成長:前五個月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4.7%,日均新登記註冊企業1.56萬戶;

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壯大: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8.6%,增速快於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0.8%,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個百分點;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産業快速發展,分享經濟蓬勃成長……

“新經濟因素快速成長,持續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這將使中國經濟增長保持更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説。

未來保持中高速增長底氣何在

下半年中國經濟是否有回調壓力?中長期看,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底氣”何在?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中積極變化還會繼續增加,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邢志宏説。

201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産、企業盈利水平、就業等經濟指標明顯改善,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供給力量不斷增強,預示著供給側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經濟發展的基礎不斷鞏固。

此外,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旅遊、健康、養老、休閒、文化等新消費熱點不斷涌現,新需求潛力的持續釋放,成為經濟保持可持續中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展望未來,盧鋒認為,中國要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壓力,出路仍是改革。仍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加快關鍵領域市場化取向改革,培育經濟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市場紀律約束與出清機制,化解資産泡沫與金融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説,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在中高速平臺企穩的條件不斷積累。但當前經濟結構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要保持戰略定力,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積極創造條件推動經濟增長進入提質增效的新軌道。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