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杭州:運河古韻煥發新生

2017-07-22 07:3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艘貨船經過京杭大運河拱宸橋(7月20日攝)。

中國大運河在杭州市拱墅區境內蜿蜒12公里,給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孕育出極富運河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産,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特色文化節點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局面。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一家文創企業的員工在富義倉製作手工裝飾品(7月20日攝)。京杭大運河畔的富義倉曾是清朝運河邊最大的糧倉之一,如今已是文創産業集聚區。

中國大運河在杭州市拱墅區境內蜿蜒12公里,給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孕育出極富運河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産,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特色文化節點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局面。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小朋友在杭州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手工藝活態展示館體驗油紙傘的製作(7月20日攝)。

中國大運河在杭州市拱墅區境內蜿蜒12公里,給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孕育出極富運河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産,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特色文化節點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局面。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市民在杭州運河文化廣場練習水寫毛筆字(7月20日攝)。

中國大運河在杭州市拱墅區境內蜿蜒12公里,給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孕育出極富運河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産,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特色文化節點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局面。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京杭大運河畔的富義倉(7月20日攝)。

中國大運河在杭州市拱墅區境內蜿蜒12公里,給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孕育出極富運河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産,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特色文化節點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局面。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遊客在中國扇博物館參觀(7月20日攝)。依託運河綜合保護工程,杭州將杭一棉、土特産倉庫等老廠房打造成為以運河景觀、歷史建築、工業遺産為特色的國家級博物館群落,並免費開放。

中國大運河在杭州市拱墅區境內蜿蜒12公里,給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孕育出極富運河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産,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特色文化節點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局面。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小朋友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參觀描繪古代拱宸橋的壁畫(7月20日攝)。

中國大運河在杭州市拱墅區境內蜿蜒12公里,給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孕育出極富運河特色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産,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目前已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特色文化節點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局面。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3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