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水城創新基層團建“激活”脫貧中的青年力量

2017-07-23 19:2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7月23日電(記者 駱飛)如何在脫貧中密切聯絡青年人,“激活”這股青春力量,是當前不少貧困地區面臨的困惑。過去一年來,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對基層團建創新進行了有益探索。

黃富銀,今年26歲。2015年大學本科畢業後便“下沉”到家鄉水城縣的阿戛鎮中壩村擔任專職文書。那一年,全縣像他一樣以事業編制招錄到村裏做專職文書的大學生共有201人。這些高學歷、有活力的年輕人推動著當地“村幹部職業化”發展。

為了扭轉以往基層團組織“缺錢缺人”的狀況,這些年輕人中有87人兼任村裏的團支部書記,逐漸改善了基層團組織履職能力弱的局面。

“貧困村要脫貧必須靠産業帶動,這不僅需要項目,更要把青年勞動力調動起來。”黃富銀説。

在中壩村,2016年兼任村團支部書記的黃富銀帶領村民創辦了水城縣大豐收種植養殖農民發展合作社,並在合作社建立了團支部。

作為團支部書記,黃富銀與青年社員們朝夕相處,並將發展需求和困難通過團支部直接反饋至村兩委和鄉鎮團委,使得信息傳達、溝通渠道更及時順暢,幫助青年社員們快速有效地解決困難,增加了他們對團組織的認可。

2014年返鄉創業的水城縣發耳鎮新光村村民王能是村裏的養蜂能人。他説,之前全靠自己對接市場,能力有限,也不穩定。而通過村裏的團組織牽線搭橋,不僅申請到了5萬元扶持資金,還註冊了産品商標,銷售市場也擴大了。

六盤水市團委副書記王嫻説,在合作社建立團支部是全市推進基層團建創新的重要舉措。“就是讓團組織主動擁抱青年,貼近青年,這是對原有工作體制機制的改革突破。”她説,這一創新也是為響應中央群團改革,讓團組織真正成為農村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好夥伴”。

據介紹,目前黃富銀所在的合作社已有22名青年加入,他們去年一起種植的辣椒等産業已見效益,讓不少貧困戶看到了脫貧希望。同時,水城縣還分別在獼猴桃、核桃、茶葉等産業項目中建立了67個團支部,計劃儘快實現農村産業鏈節點團建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為拓寬基層團組織建設覆蓋面,六盤水市不斷創新團組織設置方式,包括打破區域聯合建團的“聯村團委”“聯鎮團委”,以及以城帶鄉統籌建團等,迅速將團組織的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縱向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同時,還加強跨省駐外團工委建設,實施貼身服務駐外建團,橫向讓團組織連通在省外的黔籍青年。2016年,貴州駐福建團工委成立了法律維權部,幫助在閩黔籍務工青年維權。同時還與當地農民工金融服務中心合作,組織創立金融夜校。截至目前,駐福建團工委已為黔籍務工青年解決相關維權案件26件。

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涂妍説,加強基層團建離不開強大的基層黨組織,以黨建帶團建是全省創新基層團建的主導思想。正是基層黨建不斷完善,創新基層團建才有了更好的機遇和條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