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圓滿結束

2017-07-30 10:16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7月29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業,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圓滿結束。隨後,執行本次試採技術服務的鑽井平臺“藍鯨Ⅰ號”將起航返回位於煙臺的母港。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密切配合,強力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北京大學、中集集團等單位的全力協作下,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首次試採圓滿成功,取得了持續産氣時間最長、産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産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本次試採作業區位於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試採井開鑽,5月10日下午14時52分試氣點火成功,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到5月18日上午10時,連續産氣近8天,平均日産超過1.6萬立方米,超額完成“日産萬方、持續一週”的預定目標。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現場宣佈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首次試開採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來賀電。

截止7月9日14時52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産氣30.9萬立方米,平均日産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獲取科學試驗數據647萬組,為後續的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翔實可靠的數據資料。

7月9日-7月18日,按照施工方案進行試採井的封井作業。 7月18日後,轉入監測井作業,探測地層物性變化,確定水合物分解區域,了解儲層改變的情況以及水合物分解波及的地層空間範圍。監測結果顯示周圍地層無明顯變化,海水及周邊大氣等甲烷濃度無異常,環境無污染,未發生地質災害。

執行本次試採技術服務的鑽井平臺“藍鯨Ⅰ號”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鑽井平臺,適用於全球深海作業。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是“藍鯨Ⅰ號”執行的首項工作任務。2017年3月6日,“藍鯨Ⅰ號”從煙台啟航,經過8天的航行于3月14日順利到達位於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區。截至7月29日返航,共在這一區域實施作業達137天。

通過近四個月的試驗探索和科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認識。一是防砂技術先進,方法可靠,持續有效發揮作用,保障産氣通道狀態良好。二是在舉升方式等多方面實現創新,提高産量效果顯著。三是調控産能平穩有效,氣流穩定,持續時間已達到生産性試開採要求,為産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海水及周邊大氣等甲烷濃度無異常,環境無污染。五是井壁和地層穩定,未發生地質災害,實現了安全可持續生産。六是試採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領跑優勢不斷擴大,中國實力讓國際社會讚嘆不已。

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