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貧困縣如何縛住“脫貧攔路虎”——吉林著力破解因病致貧難題

2017-08-03 18: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8月3日電(記者 鄒聲文 褚曉亮 李雙溪)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是各地脫貧攻堅之戰面臨的最大“攔路虎”。這一難題對吉林而言尤為突出。統計顯示,因病致貧返貧的人數佔吉林全省貧困人口的56.8%,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一些貧困縣部分地區,這個比例甚至高達70%。

既要“治貧”,又要“治病”。吉林省貧困縣在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中,創新使用多種措施,確保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在脫貧路上“不掉隊”。

“托底”

去年7月,白城市通榆縣邊昭村58歲的村民尹金柱腹痛難忍,到縣上一查,是直腸癌,不得已轉往大醫院救治。當尹金柱在病房醒來,聽到高達11萬元的醫藥費時,心都涼了:“天大的債務怎麼還?今後的日子怎麼過?”

通榆縣邊昭村地處科爾沁沙地,全家人指望一公頃沙地種玉米、雜糧為生。村裏無論誰遇到這樣一場大病,都會有天塌的感覺。

尹金柱沒想到的是,入院一個月後,村裏按照嚴格程序組織識別、進行公示,將他家定為三星級重度貧困戶,納入低保範圍。這樣一來,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托底保障,並能得到相應的幫扶措施。

“我們家打心裏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尹金柱説,“這樣一來,在部隊當兵的兒子安心了,自己的日子也踏實了好多。”

白城市委副書記李洪慈介紹,全市精準識別確認的近20萬貧困人口中,65%是因病致貧返貧,甚至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

“實施脫貧攻堅,必須結合實際用好低保政策,把該納入低保的要納入,做好托底保障工作。”李洪慈説,“目前低保線和貧困線有差距,如何實現有效銜接、促進兩線合一,需要引起重視。”

“造血”

去年種下藍莓樹,今年就已摘果賣錢,這讓白山市靖宇縣向陽村的貧困戶馬建軍一家感到格外驚喜。

兩年半前的一場大病,曾讓這家人陷入困境。2014年底, 馬建軍查出宮頸癌,手術當天就交了18000元,兩個月下來共花14萬元,不僅用光家裏的積蓄,還欠下親戚和銀行9萬多元。而山腳下的那塊玉米地,一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

鉅額外債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而債務還在增加:每個月吃藥要花近千元,每3個月復查一次要花3000元……

貧病交加之中,這家人迎來了希望。當地政府因地制宜,整合使用扶貧資金,免費向貧困戶提供藍莓苗木、配發能繁母牛。去年春天,馬建軍一家種下近4畝藍莓樹苗,領回一頭懷孕母牛。

這家人在希望裏勞作一年,終於有了回報。馬建軍説,今年藍莓頭次挂果,雖然不多,但賣出了3000多元,將來進入盛果期,一年可以賣二三萬元;新生的小牛到處跑了,賣了也得值七八千元。

“老伴在幫別人放牛,又可以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説起老伴的活計,馬建軍是既心疼又高興。心疼的是老伴本就身體不好,山裏放牛十分辛苦;高興的是,家裏的狀況正在一天天地改變……

這個村的第一書記于勇是從省委財經辦下派的幹部。結合駐村扶貧實際,他認為對大量因病致貧家庭,必須既要“治病”,又要“治貧”,兩者都離不開産業支撐。“貧困戶只有依靠産業,才能有自我造血,真正走出貧困。”

“織網”

白城市下轄的洮南市新政村的貧困戶楊隨傑長期受髖關節病的折磨,卻因缺錢,一直不敢去醫院做手術。去年底,當地出臺健康扶貧新政策後,他大起膽子到市醫院做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總共花費3萬元,其中農合報銷2.1萬元,民政補助2000元,剩餘7000元費由地方財政給予全額報銷。

大興安嶺南麓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白城市就位於這一片區。針對貧困戶有病看不起、看了難翻身的難題,白城市創新利用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二次大病保險和財政兜底等5種方式,為因病致貧家庭織起一道健康扶貧的“安全網”。

在新農合與大病保險的基礎上,白城市鎮賚、大安兩縣市分佈投入130萬元和338萬元,為中度和重度貧困戶購買二次大病保險業務,利用市場化機制再次提高報銷比例。

白城市還設立政府性醫療兜底救助資金,對患有28種大病的重度貧困戶住院期間目錄內藥物費用進行兜底,使其住院期間目錄內藥物剩餘報銷比例可達100%。

據白城市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底以來,全市累計支出救助資金900多萬元,有5700多名貧困患者享受了這一政策。“從目前報銷情況測算,這一政策在各縣市區財政承受範圍之內。”

針對一些慢性病貧困戶長期購買電視“廣告藥”,導致無法報銷的情況,白城市還專門組織縣市醫生入村為貧困戶義診,開列符合報銷目錄的藥品,並將縣醫院的目錄內藥物定期送到村衛生所,方便貧困戶購買。鎮賚縣委副書記范非説:“這樣一來,農村慢性病貧困戶不出村就能買到縣醫院的目錄內藥物,享受每年最高7000元的報銷額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