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學”號起航赴西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

2017-08-07 11: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科學”號8月7日電(記者 張旭東)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7日從深圳起航,赴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區開展科學考察,擬在卡羅琳海山區進行地形地貌、底質環境、生物生態、理化環境等多學科綜合調查與研究。

航次首席科學家徐奎棟介紹,本航次執行的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科技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下屬課題“海山生態系統結構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的科考任務,科學家將利用“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溫鹽深儀(CTD)、多波束測量系統和淺地層剖面儀等探測裝備,探究卡羅琳海山的底棲生物多樣性、浮游生物生態和海山區地質環境等科學問題。

“在浮游生物生態方面,科考隊員將利用大中型浮游動物網和多聯網,採集浮游動物樣品,用於分析浮游動物種類組成、生物量及其時空分佈格局;結合水文觀測結果,分析海山物理過程對浮游動物分佈的影響。”徐奎棟説。

在底棲生物方面,科考隊員將致力於查清海山及其鄰近區域生物的種類組成、區係及其多樣性時空格局,尋找新物種、新菌株等,闡述海山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特點,比較不同海山間物種組成、群落結構和分佈格局等,獲取海山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物種組成、分佈等基礎數據信息。

同時,科學隊員將採用多種培養技術對海山區的微生物進行富集和分離,建立海山區微生物資源菌株庫,對潛在微生物新物種進行分類鑒定,以了解海山區典型生態環境微生物多樣性,並尋找微生物新物種。

在地質環境方面,本航次的主要目的是認識西太平洋卡羅琳洋脊、海山火山岩的底質物質組成,揭示板內海山岩漿源區性質、年代和成因機制等。

“科學”號是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總噸位4711噸,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開展了多個科考航次,去年在航天數超過300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