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覆膜保墑技術助寧夏山區糧食豐收

2017-08-12 10:40 來源: 寧夏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眼下又到我區南部山區玉米成熟期,8月8日,彭陽縣古城鎮高莊村村民晁志錄高興地對記者説:“全膜玉米在我們這個旱區太適合了,出苗快,出苗齊,春夏連旱時也不會出現卡脖子旱。去年我家種了11畝玉米,畝産達820公斤,每畝純收入744元,為我們全家5口人每人增收1600元哩。今年又是豐收在望啊。採用全膜技術種植玉米5年來,糧食收成一年一個臺階。今年底,我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帽子正式摘掉沒問題。”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了解到,覆膜保墑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正成為我區山區農業生産豐收的“保護器”。

我區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旱作農業區現有耕地面積1200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面積73%。十年九旱造成糧食産量長期低而不穩。我區農技推廣部門經過多年系統試驗示範,集成創新出全膜雙壟溝側播、全膜覆土穴播等旱作節水技術,建立了適應我區旱地作物的覆膜保墑栽培模式。從2008年開始,農業部累計安排資金3億多元,重點扶持我區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對中南部9縣(區)的全覆蓋。到2016年,中南部山區累計完成秋春覆膜面積223萬畝,糧食總産147.8萬噸,比2010年增加27.5萬噸。6年來,山區糧食産量對全區糧食總産的貢獻份額由35%提高到40%,帶動畝均增收206元,畝均增加純收益134元,受益農戶人均增收183.4元。

覆膜保墑、高效節水技術的示範推廣,帶動了寧夏山區旱作農業由被動性種植向適應性種植轉變,抗旱穩産性能好的冷涼菜、玉米、馬鈴薯等特色優勢産業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從2010年到2016年,山區夏秋糧面積比例由27:73調整為20:80,産量比例由18:82調整為12:88。結合旱作農業發展,我區還加快了玉米糧改飼步伐,為養殖業提供了穩定的飼草料來源。目前,“種植秋糧→秸稈養畜→發展沼氣→沼液還田→促進種植”的循環農業模式在山區各地加快形成。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