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陜西朱鹮生態村 唱響有機農業牌

2017-08-17 14: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16日航拍的草壩村黑米生産基地。全村建成有機水稻2300畝、油菜基地4600畝、大櫻桃300畝,年産有機米800多噸、菜籽油和香油260噸、精細蔬菜500多噸,有機産業發展呈現出多業並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朱鹮在草壩村的黑米生産田間覓食(6月5日攝)。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發 夏永光 攝

8月16日,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右二)在黑米包裝車間查看生産進度。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8月16日,草壩村6組社員王建紅在梨園裏採摘早熟黃金梨。他家3.6畝梨園實施精耕細作,今年預計收入4萬多元。像王建紅這樣擁有“股民”和“職業農民”雙重身份的社員在該村已佔到農戶總數的80%。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8月16日,草壩村合作社社員在為生産的黑米包裝。合作社傾心做強“朱鹮湖”有機品牌,嚴格按照有機産品生産管理機制,實行標準化生産。目前,“朱鹮湖”牌有機産品直銷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20多個國內城市並銷往美國和德國。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8月16日,草壩村合作社社員在為生産的黑米包裝。合作社傾心做強“朱鹮湖”有機品牌,嚴格按照有機産品生産管理機制,實行標準化生産。目前,“朱鹮湖”牌有機産品直銷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20多個國內城市並銷往美國和德國。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8月16日,草壩村合作社社員在為生産的黑米包裝。合作社傾心做強“朱鹮湖”有機品牌,嚴格按照有機産品生産管理機制,實行標準化生産。目前,“朱鹮湖”牌有機産品直銷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20多個國內城市並銷往美國和德國。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8月16日,遊客在草壩村梨園採摘香梨。該村現有認證有機梨果3800畝,畝均産值達4000元。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8月16日航拍的草壩村全景圖。該村統一規劃,不僅節約了大量土地,還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示範點。

陜西省洋縣草壩村是世界珍禽——朱鹮重要的棲息地和繁衍地。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上任後,立足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生態優勢,堅持有機産業富民思路,積極實施黨員示範、設施改善和有機富民三大工程。

以前的草壩村群眾生活困難,外村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業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2016年草壩村級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村集體積累82.6萬元,社員每股現金分紅3800多元,較3年前分別增長154%、588%、342%,入社會員增加到467戶,固定資産過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3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