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昔日“嫌貧”者變身“助困”人 ——陜西銅川農村普惠金融綜合示範區見聞

2017-08-16 16: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8月16日電 題:昔日“嫌貧”者變身“助困”人——陜西銅川農村普惠金融綜合示範區見聞

新華社記者儲國強、張斌、張駿賀

“以前想貸款連銀行大門都找不到,現在人家主動找上門來咧!”種了半輩子地的農民田萬青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能從“公家”貸到錢。

今年44歲的田萬青,是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彭鎮湫溝村的玉米種植大戶。去年種了80余畝玉米的田萬青,今年又流轉了200畝土地擴大種植面積。“現在種地要講規模,種少了不掙錢,種多了咱又沒錢。”

他不是沒想過貸款,可是幾年前“找不對門、問不到人”,幾次下來,他索性斷了念想。“以前去信用社貸款,總是遞交了資料,就沒音兒了。”田萬青無奈地説。

在湫溝村村民心目中,銀行就是“嫌貧愛富”,不喜歡和農民打交道。許多村民除了偶爾到十幾公里外的鎮上銀行取錢、存錢外,幾乎與金融沒有過多接觸。

2016年,宜君縣被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確定為全國首個農村普惠金融綜合示範區試點,通過實施“金融服務創新工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知識掃盲工程”等措施,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群眾享受到越來越多的金融便利。

“去年,農信社來村裏採集信用信息,我隨口問了一下,結果第三天人家就打電話讓我辦貸款手續。”田萬青甚至有些不敢相信,“一上午就把手續辦完了,你説這效率快不快?”

曾因賭博而傾家蕩産的馬燕青,也沒想到自己能從農信社貸到款。他説:“之前想幹點營生,但以前因愛賭錢名聲不好,信用不良,村民都不信任我,銀行咋可能給我貸錢麼?”

馬燕青是宜君開展“信用重建”活動的直接受益人。人民銀行銅川中支行副行長任曉龍介紹説,他們設立了“宜君縣農戶綜合信用中心”,篩選確定失信貧困戶,運用扶貧再貸款和扶貧擔保基金,使貧困戶能享受到機會均等的融資服務。

如今,馬燕青不但成立了浩華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帶動了周邊34戶貧困戶,有的貧困戶一年收入超過3萬元。馬燕青説:“現在村裏人也信任我,下一步我準備建3座牛舍,還可帶動80戶以上的貧困戶。”

在宜君縣彭鎮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26歲的貧困戶王哲成為這裡的管理人員。“每天都有10多個群眾來我這裡辦業務,逢年過節每天要三四十人呢。”王哲一邊介紹,一邊熟練地操作著“助農E終端”,這個外形比平板電腦略大的機器不但可以代收代繳費用,還能發放多項補助。“現在,村民辦理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已成為現實。”王哲説。

近年來,宜君縣不斷推進“移動金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宜君縣智慧終端設備村級覆蓋率達到100%,電子銀行開通率增長115.8%,人均移動支付開通量增長213.1%。普惠金融的“宜君模式”正在改變農村觀念,助力脫貧攻堅。

在宜君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主任王軍孝看來,普惠金融受益的不僅僅是群眾,也給金融機構帶來了新的生機。“一方面促使我們回歸了農信社服務基層群眾的本能,另一方面也幫助我們搶佔了農村市場先機,實現了雙贏。”他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