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重要地質資料全面實現數字化

2017-08-31 17:37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3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向社會發佈全國地質資料數字化建設與服務最新成果。數據顯示,我國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已經形成成果地質資料數字化、社會服務網絡化的新格局。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已完成34.7萬檔(1041萬件)歷史紙質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工作,數字化率超過99%。2016年,全國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到館服務量為2.4萬人;網站服務量為187萬次,佔年度服務總量99%。

我國將地質資料分為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3類進行管理。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館藏成果地質資料總量共計50.22萬檔(1506萬件),原始地質資料147.45萬件,包括委託保管在內的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總量為岩(礦)芯約103萬米、標本約11萬塊、光薄片約14萬片、樣品約144萬袋。其中,我國歷史上形成的純紙質地質資料達35.03萬檔(1051萬件)。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努力,我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的工作全面實現以紙介質為主向以數字化為主的跨越。《關於開展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工作的通知》印發後,2002年以來各級館藏機構已接收數字化地質資料15.19萬檔(456萬件)。目前,我國地質資料數字化程度已經超過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

國土資源部自2013年組織開展地質鑽孔資料數字化工作以來,目前已建成包含有90萬個鑽孔(累計進尺2.4億米)的全國重要地質鑽孔數據庫,其中包括數字化鑽孔柱狀圖93萬張、勘探線剖面圖37萬張、工程佈置圖6萬張和樣品分析結果表144萬張。全國重要地質鑽孔數據庫匯聚了我國重要成礦帶、重大經濟區、主要城市群、生態脆弱區等區域的重要地質鑽孔數字化資料,為更方便、更快捷、更充分利用我國鑽孔地質資料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託數字化建設成果,我國地質資料服務也開創了新局面。首先,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更加便捷。2016年,全國地質資料服務量為2011年服務量的3倍多,其中到館服務量2.4萬人次,網站服務量187萬次,佔年度服務總量99%;地質資料保護水平和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地質資料數字化後,延長了館藏珍貴地質資料的保管和使用壽命。

其次,依託數字化成果,實現了地質資料在線瀏覽和信息查詢,大大縮短了服務等待時間。對地質災害的應急響應時間從3天縮短為2個小時,今年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後僅35分鐘,就快速提取超過300檔震區地質資料,應急響應速度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地質資料服務産品更加豐富,除建設有1:5萬等系列區域地質圖空間數據庫、1:20萬等系列水文地質圖數據庫、全國重要地質鑽孔數據庫、全國礦産資源潛力評價數據庫等各類數據庫服務産品外,還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重大戰略實施區、重要成礦區帶等開展定制服務或製作專題服務産品,製作了1:5萬區域地質圖、1:20萬區域地質圖等系列公開版服務産品。

再其次,深入分析挖掘數字地質資料歷史和檔案價值,製作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地質礦産史料展、中國首批地質學生畢業百年實習報告展等展覽展示服務産品,社會反響強烈,地質資料工作得到廣泛宣傳。

國土資源部儲量司司長鞠建華表示,今後,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將深化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建立“互聯網+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新模式,實現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信息共享利用,形成全國統一、動態更新、多級聯動、權威發佈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體系,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