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進農村創業創新 加快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

2017-09-17 10:01 來源: 農業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農業部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農村創業創新”情況——
推進農村創業創新 加快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
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人

9月15日,農業部新聞辦舉行“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新聞發佈會。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介紹了農村創業創新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副局長潘利兵一同出席發佈會。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近年來,農業部和各級農業系統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推動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蓬勃發展。據最新統計,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人,創辦的經濟實體平均可吸納7—8人就業。

農村雙創風生水起:人數增多,領域拓寬,起點提高

宗錦耀説,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深入推進,一大批農村創業創新人員投入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呈現出很多亮點。

一是雙創人數越來越多。涌現出特徵明顯的三大群體,即返鄉、下鄉、本鄉人員,既有具有農村戶籍的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人員,也有具有城鎮戶籍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有意願有能力的城鎮居民等下鄉人員,還有農村能人和農村青年等本鄉人員,形成蔚為壯觀的雙創主體。據最新統計,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人,創辦的經濟實體平均可吸納7—8人就業;其中返鄉農民工比例為68.5%,涉農創業佔比為60.0%;農村雙創人員平均年齡44.3歲,91.4%為男性,學歷為高中、職高或者大專的比例為40.7%。這是一支龐大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紅利和發展紅利。

二是雙創領域越來越寬。農村雙創人員82%以上創辦的都是農村産業融合類項目,廣泛涵蓋特色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綠色農産品、特色工藝産業等農村一二三産業,並呈現交叉融合、競相迸發的態勢。他們中創辦的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村各類中小微企業,目前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辦領辦人員中70%以上都有外出務工經商、求學、服兵役等經歷。

三是雙創起點越來越高。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主體素質更高,抱團創業更多,管理方式更新,廣泛採用了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現代要素投入明顯增加,並且融入到當地的現代農業和特色經濟中去。據調查,54.3%都使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獲得信息和營銷産品,89.3%的農村創業創新經營主體是多人聯合創業、合作創業、抱團創業,廣泛採用了個人獨資制、合夥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

宗錦耀指出,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工作初見成效。建立雙創促進機制,農業部發揮牽頭作用,聯合12部委召開推進協調機制會議;開展政策落實督查,目前有17個省份建立推進協調機制,12個省份制定了國辦《意見》的實施意見。建設雙創載體,公佈了1096家農村雙創園區(基地)目錄,其中7家入選國家雙創基地;很多地方建立了“農村創業創新網絡平臺”、12316熱線電話和“工商創業諮詢一點通”。培育雙創主體,組織專題培訓,舉辦創意大賽,27個省份3萬多項目和人員參賽,最近舉行了兩場半決賽,遴選出40個項目和人員進入總決賽。加強雙創服務,開展政策解讀和統計監測,宣傳推介100個優秀帶頭人,引導各地成立創業融資服務中心,對符合創業條件的人員給予創業擔保貸款。

提升農村新動能:注入新要素、開闢新渠道、構建新模式、增添新力量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宗錦耀表示,農村創業創新提升農村新動能表現在“四新”上:注入新要素、開闢新渠道、構建新模式、增添新力量。

為發展現代農業注入新要素,助推農業強起來。與傳統農民相比較,返鄉下鄉人員有一定的資金技術積累,也有市場意識和豐富的管理經驗,還有先進理念。他們到農村開展生産經營活動,開發新産品、開拓新市場,可以為農業注入資金、科技、人才和先進的理念,推進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農業能夠轉型升級。據調查,54%的返鄉下鄉人員利用了互聯網技術,所以比較先進。

為農民增加收入開闢新渠道,助推農民富起來。我們引導有意願有能力的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辦新型經營主體或者服務主體,既可以讓他們施展才華,又可以實現個人價值。同時還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特別是貧困地區,如果這批人回去,可以帶動老百姓脫貧攻堅,精準脫貧、精準扶貧,實現以創新促創業、創業促就業、就業促增收的良性循環。據統計,在返鄉下鄉人員創辦的企業中有80%以上都是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或者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項目,這樣能夠使農民分享到二三産業的增值收益。這是農民增收的亮點和主要增長點,開闢了新渠道。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新模式,助推農村美起來。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有利於帶動城鎮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這些人員能夠積極投身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不僅促進了農業發展而且帶動了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特別是我們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這些産業,美化了整個農村,形成了充滿生機活力的一些特色小鎮、宜居鄉村、美麗休閒鄉村,探索了一條建設新農村的新模式。

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的力量,助推城鄉發展一體化。返鄉下鄉人員受過工業化訓練、城鎮化的熏陶,既懂得城市又懂得農村,既會搞生産又會跑市場,支持他們到農村創業創新,能夠以工業化的理念搞生産、以市場化的理念搞營銷、以城鎮一體化的理念搞融合,不斷提升農業生産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增強農業農村對新變化的適應能力,構建一種新型的工農城鄉關係,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出臺具體措施落實國辦八個“政策大禮包”

2016年,國辦印發《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意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宗錦耀表示,意見從政策扶持開始到社會保障,給了八個“政策大禮包”,為監督各地落實,農業部派出五個督查組,總的看,各地在推進農村創業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為落實意見要求,農業部出臺了四大具體措施,實現了“五個一”的工作佈局,即構建一套政策體系,搭建一批創業平臺,培育一批優秀帶頭人,總結一批典型模式,構建一個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創業創新協調推進機制。農業部牽頭,由人社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2個部門組成建立農村創業創新協調推進機制辦公室,設在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到目前為止,推動17個省也建立了相應的協調推進機制。二是抓好創業創新公共服務。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堅持服務引導,把返鄉下鄉農民工列入培訓計劃,每年培訓100萬人。同時參與組織返鄉下鄉人員實施五年培訓行動計劃。構建服務平臺,公佈了1096個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吸引返鄉下鄉人員到園區基地創業創新。探索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力量開展農村創業創新培訓,還有專家對口幫扶等各類創業輔導。三是樹立典型,營造發展氛圍。農業部已經選取推薦了100個優秀帶頭人,今年將繼續推介農村雙創帶頭人和縣級典型範例,組織相互學習交流。同時,組織籌辦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

宗錦耀説,農業部落實國辦意見,下一步將抓好“五個強化”:

第一,強化政策落實。加強政策宣傳,採用多種形式千方百計讓返鄉下鄉人員知曉政策、運用政策。第二,強化産業引導。把促進農村雙創與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大目標結合起來,特別是要與“三區”“三園”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引導創業創新人員發展符合市場需求又能發揮優勢的特色化、小眾化、中高端、高附加值的農産品和加工品,以及休閒旅遊服務、電子商務這些服務業,提升創業創新的質量效益。第三,強化主體培育。創業創新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與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結合起來,引導返鄉下鄉人員通過聯合合作特別是股份制的形式,與當地的農民或者企業結合起來進行合作。第四,強化公共服務。建立創業創新園區、培訓基地、見習基地、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臺,引導返鄉下鄉人員到各類園區創業創新,構建“生産+加工+科技+營銷”四位一體,上下游産業銜接的新格局。第五,強化經驗總結,模式推廣。支持引導返鄉下鄉人員結合區域特色創業。按照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要求,開展農産品流通、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結合新技術創業,通過網絡博客、微信等新媒體發展電子商務。同時,結合産業融合創業,把農産品種植、加工、流通銷售和休閒農業、文化教育、養生養老、互聯網+等等融為一體進行創業創新。

在回答記者有關返鄉下鄉人員崗前培訓和如何看待返鄉下鄉潮流的問題時,潘利兵表示,返鄉下鄉人員崗前培訓是農村創業創新首先要進行的一項工作,政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爭取用五年時間,把已經在創業創新的人員都輪訓一遍。返鄉下鄉形成潮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從城市來看,現在經濟轉型帶來的就業壓力比較大,産業升級步伐比較快,一些低技能的農民工就業的難度會增大。另一方面,從農村來看,這些年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改善,農村改革逐步深化,特別是土地三權分置,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民吃了定心丸,土地經營權進一步放活了。因此,隨著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和雙創力度的加大,包括農業各類補貼支持力度的加大,營造了有利於農村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調動了大家回鄉創業的積極性,而且很多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對故鄉是有感情的,願意回到家鄉創業創新,有的成功企業家還回去帶動故鄉的老百姓一起致富。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