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京津冀産業協同凸顯比較優勢

2017-09-19 10:2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京津冀産業協同凸顯比較優勢

新華社記者 陽娜、毛振華、閆起磊

京津冀,正肩負著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高地的新使命。

過去3年多來,在京津冀這片土地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拉開大幕。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區域産業擁抱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從探索走向深入,産業升級之路正走得越來越寬。

升級之路 走向新發展臺階

沿石家莊太行大街北行至正定,坐落于道路西側,由北京企業投資的精進電動科技(正定)有限公司項目十分搶眼。歷時不到一年,這個總投資11億元的現代化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産品生産基地已經拔地而起。

今年4月,北京“獨角獸”摩拜單車在天津開發區設立運營結算總部和資産配置中心,相關配套企業與之合作完善自行車生産供應鏈;8月,阿裏巴巴零售通華北倉在天津武清開倉,為津冀商鋪進貨提供“淘寶式”便利。

不久前,京津冀大數據協同處理中心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啟動建設。隨著我國新一代超算“天河三號”的建成投用,未來京津冀地區數據處理能力將達到每秒百億億次。

京津冀協同,産業先行。據數據統計,2014至2016年,河北省引進京津資金11041億元,天津市引進京冀項目4856個、資金5226.74億元。三地正用産業的互補融合,推進協同發展向深度邁進。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新動能加快成長,協同發展繼續穩步推進。數據顯示,京津冀三地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合計佔到全國的10%,三地GDP增速均在6.8%以上,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創新求變 以産業帶動增長

三年來,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路徑更加清晰,産業轉移的空間佈局已經形成,發展“藍圖”正變為現實。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報告(2016)》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區域合作攻堅高新技術産業,用技術創新彌補發展短板,産業扶貧“授之以漁”。河北張北縣常年低溫,光能、風能豐富,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正打造數據産業高地。而過去,張北還停留在以農業、旅遊業為主的形態。

北京市經信委結構調整處處長唐建國表示,京津冀協同讓産業發展走上新路子,能有效帶動北京周邊貧困帶發展起來。

——企業從被動變主動,擴大發展動能,帶動各地上下游産業共同發展。

2013至2016年,北京累計關停、退出1341家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今年計劃疏解退出一般製造企業500家。北京傑德偉業傢具公司在2015年時還只是北京的一家中小企業,落戶唐山市漢沽管理區後,打造了環渤海(漢沽)綠色家居産業園,目前已入駐72家企業。

——以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帶動産業加速發展。縱觀整個區域,北京科技資源的不斷外溢,為天津、河北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在河北,形成了“一區11園”佈局,加速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科創企業正在為當地經濟優質增量“做加法”;在天津,企業和創客們圍繞智慧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領域面向多地深入求解,其中一些已成功進入産業化。

“北京發展的外溢效應已經輻射到天津。”天津市副市長趙海山説,平均每年都有上千家企業從北京搬至天津辦公,投資資金超過2000億元,成為天津發展及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

深度融合 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隨著近幾年各項務實舉措不斷落地,京津冀協同發展正漸入佳境,一個頗具規模和實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正在崛起。專家建議,三地未來仍需打破瓶頸,深度融合,特別是依託雄安新區建設,為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加快資源的共建共享。

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與雄安新區合作共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支持北京市屬金融機構在雄安新區設立分支機構......近日,北京市、河北省簽署《關於京冀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簽署,標誌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啟新的階段。

從經濟基本數據看,北京處於後工業化階段,天津處於工業化後期,而河北仍處於工業化中期,而中關村地區每年的技術交易額幾乎等同於津冀之和的1.5倍,優勢轉化有待提升。

在專家看來,雄安新區的出現使得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更具可操作性。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指出,雄安對於帶動河北的發展將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也避免了北京、天津老城市拆遷等社會問題。“只有優質資源進入河北,才能真正實現大戰略,體現區域一盤棋的思維。”

不過,專家們也認為,京津冀已具備創新資源、土地空間等多項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優勢,這些資源也是全國絕無僅有的。在未來的京津冀産業發展藍圖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中,需要立足三地資源稟賦,實現共建共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