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30年上海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將超72歲

2017-09-28 10:01 來源: 文匯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將於近期公佈的《“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提出——
2030年上海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將超72歲

在9月27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副市長翁鐵慧介紹了將於近期公佈的《“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相關情況。《綱要》提出,到2030年,上海將形成比較完善的促進全民健康的服務體系、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健康期望壽命達到全球城市先進水平,健康産業成為城市支柱産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的典範。

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去年10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健康領域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上海于去年8月啟動“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規劃綱要已于日前經市委、市政府審定,即將於近期公佈。

據介紹,在規劃綱要編制過程中,最突出的是理念的轉變:圍繞“健康”主題,更加重視“全面”,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關注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更加重視“參與”,從“治病”轉向“防病”,鼓勵市民共建共享;更加重視“公平”,關注全人群、全週期健康,提升服務質量與保障水平。

健康融入萬策,實現健康治理能力現代化

《綱要》突出健康融入萬策,把人民健康放到優先發展位置。到2020年,城市公共政策充分體現健康理念,健康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均衡,建立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到2030年,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實現健康治理能力現代化。

影響健康的因素中,生活和行為方式佔60%。《綱要》提出,到2030年,市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參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人數達到120萬。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市民健身活動中心、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自行車健身綠道等場地設施,形成15分鐘體育生活圈。到2020年,建成區級體育中心23個,新建市民健身活動中心50個、市民多功能運動場150個、市民足球場100個、市民健身步道300公里。到2030年,實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平方米、城鄉居民體質達標率96.5%、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達到46%等目標。

對標全球城市,增設10個市民關注的健康指標

按照總體戰略目標要求,《綱要》對標全球城市,從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和保障、健康環境、健康産業等五方面,提出了23項建設指標。其中,主要健康指標“人均預期壽命”要保持發達國家水平。特別增加了“健康預期壽命”(到2020年點70歲;到2030年點72歲)、“常見惡性腫瘤診斷時早期比例”(2020年點30%;2030年點40%)等市民關注、體現健康水準的10個指標。

《綱要》提出的健康服務策略突出全人群、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同時強調慢性病防控,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根據本市居民疾病負擔和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治戰略,到2030年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控制在9%以內。建立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形成成熟定型的分級診療制度,讓家庭醫生切實成為居民健康和醫療費用的守門人。探索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醫療保障機制,建立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醫保待遇調整機制,豐富和拓展保障內容,到2030年,要將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控制在20%。

創國家醫學中心,構建臨床重點專科學科群

《綱要》明確,要把三級甲等醫院建設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危重疑難病症診療中心和本市醫療技術創新、臨床醫學人才規範化培養的主要基地,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醫療中心。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目標和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臨床重點專科學科群,爭創2家以上國家醫學中心、10家以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5個以上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不斷鞏固上海臨床專科能力在國內的領先地位。

實施“騰飛計劃”,構建本市臨床重點專科“振龍頭、強主體、展兩翼”的發展格局:普外科、神經科、泌尿外科、骨科、內分泌科等學科為“龍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先專科,重大疾病診療水平和以疑難危重患者救治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心臟病科、婦産科、眼科、腫瘤科、胸外科、呼吸內科等學科為“主體”,鞏固在國內專科發展的一流領先水平。(記者 陳青)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