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優化營商環境 增強發展優勢

2017-09-29 16:3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編者按 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各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打出“組合拳”,讓企業深切感受到審批少了,門檻低了,環境好了。比如,貴州省構建四大體系提升招商引資吸引力;河北廊坊市簡化手續,54項行政許可事項當日辦結;深圳福田區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廣東東莞公佈“最多跑一次”首批1173個事項清單等,為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能。為使廣大讀者了解更多細節,今日推出一組報道,敬請垂注。

廣東省惠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內景。 新華社記者 劉宏宇 攝

深圳福田:“三管齊下”激發市場活力

坐落于深圳福田錦峰大廈的深圳社會組織總部基地(福田)總面積達3500平方米,2014年5月份正式啟動運營,目前已吸引35家社會組織入駐,成功培育孵化了一批極具影響力的組織,並推動政府職能部門與社會力量合作項目200多個。在這裡,深圳福田區政府第一時間發佈包括政府職能轉移、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社會建設專項資金申請等各種相關信息,構建了完善的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供需對接機制。

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近年來,福田區將“放管服”作為改革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統籌推進,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難”、為市場“騰位”,著力打造“放管服”改革標桿區。

“放”的核心是調整政府角色定位,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2014年以來,福田區在深圳市率先梳理公佈了區行政權責清單,積極厘清職權邊界,發佈了政府職能轉移事項目錄,並提出了打造政務服務便民、利民、惠民的“四零清單”,即零收費、零距離、零時限、零材料,努力實現讓福田人在福田轄區辦事花最少的錢,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在最短的時間內,按最喜歡的方式,在最自由的時間段和最方便的網點,獲得政府最高效、最規範、最便捷、最滿意的服務。

開展政府資源一體化組團式改革,統籌整合産業資金、物業和人才住房等政府資源,深圳福田安排10億元産業支持資金和1000套人才住房,制定標準化審批程序,加快審批流程,使企業辦理時間從3個月壓縮到1個月,提速60%。

實施政務服務“通辦通取”“速辦速取”,推動30項政務服務在全區通辦通取,福田居民可以在全區任一街道窗口辦件取件,不受屬地管理限制,就近快速辦理,審批時間縮短近30%,群眾滿意度達98%。

“管”的核心是政府管理轉型,構建現代治理體系。

打造信息化多元治理大數據平臺,通過建立“一庫兩網多系統”平臺架構,運用信息化手段將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信息互相關聯,通過及時採集和比照分析數據,主動發現和推送解決問題,使基層管理治理更加紮實到位。

推進街道機構大部制改革,按照“332”模式調整街道機構設置,即3個內設機構、3個下屬行政類機構、2個下屬事業單位,將街道工作職責從分散的100多條整合為黨建管理、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4大類20條,將相關聯機構人員整合為一個部門,由外部協調變為內部協調,盤活了人力資源,機制設置更為合理。

“服”的核心是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型政府。

推行民生微實事改革,針對居民身邊的急難小事,深圳福田區每年將專項經費下撥到10個街道,所有項目由“居民接、居民議、居民決”,實現社區服務由“政府配菜”到“百姓點菜”,真正做到“我的實事我作主”,激活了基層自治活力。3年共投入財政資金2.6億元,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近4000萬元,辦結微實事3711件,在全市得到推廣併入選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記者 喻劍)

河北廊坊:五十四項行政許可事項當日辦結

近日,河北廊坊市行政審批局推出54項行政許可事項當日辦結舉措,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這是廊坊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廊坊市推出了涉企54項行政許可事項當日辦結、市縣兩級領導重點聯絡服務百家企業、企業登記便利化26條措施等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對優秀人才、先進要素、優勢産業的“磁力”不斷增強。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最佳發展環境,是廊坊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核心競爭力。”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介紹,廊坊通過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行政效能,區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正在成為京津冀城市群創業創新的沃土。

把該減的真正減下來、該放的真正放下去,廊坊市行政審批局從壓減審批環節和時限入手,打破固有思維觀念,通過對集中劃轉的169項行政許可事項細緻梳理,變“四級審批”為“兩級審批、一審一核”,共壓縮34項行政審批內審環節,壓縮申請材料16件,壓縮46項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合計減少審批時間592天。

“以‘減證’帶動‘簡政’,讓審批程序越來越簡便、辦事成本越來越低,企業和群眾獲得感越來越強。”廊坊市市長陳平介紹,近日廊坊市又推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企業登記便利化的26條措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效率,為企業創造最優營商環境。這26條措施在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下放市轄區企業和集團登記權限、降低登記門檻、提高窗口服務水平等方面又有新突破,企業在廊坊登記將更加方便、快捷。

近日,投資300億元的雲谷(固安)第6代AMOLED生産線項目主體封頂,比原定工期提前了一個月。項目負責人張德強告訴記者,雲谷(固安)項目創造了國內同類項目建設的最快速度,這離不開廊坊市、固安縣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記者 宋美倩、通訊員 劉明)

廣東東莞:千余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

廣東東莞市日前實施《推進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公佈了“最多跑一次”首批1173個事項清單,其中包括“零跑動”事項139項,涉及47個部門。市民“只跑一次”甚至“零跑動”,即可辦理“新車6年免檢業務”“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等事項。

據介紹,“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東莞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東莞正全面梳理、分步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預計到2017年底實現95%以上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50%以上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時限壓減50%以上;到2018年底實現除特殊情況外所有辦理事項群眾和企業到政府“最多跑一次”。

“我們採取了三大模式支撐‘最多跑一次’改革。”東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羅永峰介紹,東莞提供“跑一次”“一窗式”“一門式”三種辦事模式,確保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

其中,對涉及單個部門(窗口)的辦理事項,全面推行“跑一次”服務模式。通過實行即來即辦、立等可取、一次辦結、上門服務,讓企業和群眾不需多次跑一個部門(窗口)。

對涉及多個部門的關聯辦理事項,推行“一窗式”服務模式。通過實行一口受理、優化前置(流程)、網上運轉、並行辦理,使群眾和企業從“跑多個部門(窗口)”轉變為“只跑一個部門(窗口)”。對於涉及跨層級的辦理事項,則推行“一門式”服務模式。(記者 鄭楊)

貴州:讓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

貴州省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生命線來抓,積極構建營商環境評價、項目服務、項目落地推進、外來投資法治服務等四個體系,讓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有效提升了吸引力,為全省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奠定了基礎。

來自貴州商務部門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該省引進省外、境外項目年均增長40.9%、合同投資總額年均增長27.3%、合同到位資金年均增長20.3%。

在營商環境評價方面,貴州省積極對標國際標準,將營商環境評價指數納入《市(州)和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測評辦法》評估體系中,每年委託第三方對各地營商環境給予綜合評價,對各地營商環境評估結果實施預警,督促全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務服務環境、經營環境和法治環境。

構建實施服務項目綜合體系,通過事前評估、全程代辦,讓投資者放心、安心。

在實施事前評估服務上,貴州省出臺《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引進事前評估及責任追究辦法》,各級政府部門對外來投資者擬投資的項目的産業準入、環保、用地、規劃等方面的可行性事前評估,為投資者提供決策參考。

同時,貴州在省、市、縣和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設立利用外資和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中心,為項目提供全程式、保姆式的代辦服務。據了解,全省投資促進系統已累計為近2萬個項目提供代辦服務,實現了幹部多“跑腿”,信息多“跑腿”,企業少“操心”。

此外,貴州還實施了“大數據+項目服務”工程,通過建立省級招商引資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對全省範圍內的招商項目實施全程化、信息化調度,對項目推進情況分析調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面臨的問題,順利推進項目。

同時,貴州各級政府建立項目落地協調推進聯席會議,不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對推進滯後的項目定期分析、協調推進,對本級政府無法解決的事項、問題,提請上級政府聯席會議協調,合力推動項目落地。

據了解,近兩年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先後推動項目落地服務6000余(次),促進項目履約率、開工率、投産率和資金到位率逐年穩步提升。

同時,貴州省還注重依法招商,制定出臺了《外來投資服務和保障條例》,將政府投資服務、誠信建設、糾紛調處等納入法定職責,構建更加有效的投資投訴調處機制,保障外來投資者合法權益,不斷增強投資者來黔投資的預期信心。

“我們一直在為打造一個服務更好、成本更低、政策更優的營商環境而努力。”貴州省商務廳廳長季泓表示,通過推出一系列舉措,貴州的項目開工率、投産率逐年提高。(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