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

2017-09-30 07:5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擔當,直面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認真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對於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大成就。

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意義何在?習近平同志作了深刻闡述。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是規律,誰也無法抗拒。在人類發展史上特別是工業化進程中,曾發生過大量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事件,釀成了慘痛教訓。我們的先人們早就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在對待自然問題上,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習近平同志總結歷史經驗,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深刻指出:歷史地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這個道理要銘記於心、落實于行。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必須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人的生存來説,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你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麼幸福可言。

但目前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經過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環境問題進入高強度頻發階段,我國農産品、工業品、服務産品的生産能力迅速擴大,但提供優質生態産品的能力卻在減弱,一些地方生態環境還在惡化。特別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屬污染區,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強烈的不滿情緒,那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甚至發展成為重大政治問題。

“這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習近平同志從這樣的高度上強調生態建設問題,振聾發聵!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習近平同志尖銳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盡力補上生態文明建設這塊短板。全黨同志都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

習近平同志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緊盯不放,抓緊、緊抓。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項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空前偉大的事業。現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總額不到十三億,十三億多人口的中國實現了現代化,就會把這個人口數量提升一倍以上。如果我國現代化建設走美歐走過的老路,消耗資源,污染環境,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消耗,那是難以為繼的,是走不通的,我們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正是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上,站在對全人類生存環境高度負責的制高點上,習近平同志把生態文明建設看作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看得很重,盯住不放,對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格外警惕。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就一些嚴重損害生態環境的事情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比如,分別就陜西延安削山造城、浙江杭州千島湖臨湖地帶違規搞建設、秦嶺北麓西安段圈地建別墅、新疆卡山自然保護區違規“瘦身”、騰格裏沙漠污染、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和木裏礦區破壞性開採、甘肅祁連山生態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事件作出重要批示。

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習近平同志強調:現在,我們已到了必須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時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的時候了。如果再不抓緊,任憑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不斷産生,我們就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是對中華民族和子孫後代不負責任。我國生態環境矛盾不能在我們手裏變得越來越壞,共産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

二、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歷史任務,首先要從轉變發展觀的高度上認識其革命性意義。習近平同志要求全黨,必須打破舊的思維定式和條條框框,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圍繞這些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明確了我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大思路。

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綠色發展。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習近平同志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他強調,推進綠色發展要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要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這就是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關係問題,是我們直接面臨的現實矛盾,是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必須解決的。有人説,發展不可避免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發展要寧慢勿快,否則得不償失;也有人説,為了擺脫貧困必須加快發展,付出一些生態環境代價也是難免的、必須的。這兩種觀點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對立起來了,都是不全面的。

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提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擔任總書記後,習近平同志又對“兩山論”進行了更加深刻、系統的理論概括和闡釋。他精闢指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我説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為什麼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如果其他各方麵條件都具備,誰不願意到綠水青山的地方來投資、來發展、來工作、來生活、來旅遊?從這一意義上説,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他還指出,一些地方生態環境基礎脆弱又相對貧困,要通過改革創新,探索一條生態脫貧的新路子,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産、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我們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決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他主動給各級領導幹部去掉了增長速度的“緊箍咒”,提出必須扭轉只要經濟增長不顧其他各項事業發展的思路,扭轉為了經濟增長數字不顧一切、不計後果、最後得不償失的做法,不能再簡單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對於一個地方而言,即使經濟增速下去一點,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那就可以挂紅花、當英雄。反過來,如果就是簡單為了生産總值,但生態環境問題越演越烈,或者説面貌依舊,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種評價了。

強調不簡單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是不要發展了,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捨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從源頭抓起,採取扎紮實實的舉措,形成內生動力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引導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我們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態環境狀況,必須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産業的發展模式。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産生活方式。調整産業結構,一手要堅定不移抓化解過剩産能,一手要大力發展低能耗的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這兩手都要堅定不移,下決心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三、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從根本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習近平同志對於如何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進行了深刻思考和全面闡述。

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大的方面統籌謀劃、搞好頂層設計,習近平同志強調:首先要把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設計好。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統籌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佈局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同時,習近平同志對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比如,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佈局之中,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産能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等等。

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更加關注,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而我國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生態環境問題,有些已經影響甚至嚴重影響群眾健康,社會反映十分強烈。

習近平同志強調: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也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著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

習近平同志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從制度上來説,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

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強化公民環境意識,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推廣節能、節水用品和綠色環保傢具、建材等,推廣綠色低碳出行,鼓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再生産品,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等內容納入國民教育和培訓體系,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

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麗家園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如何推動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維護生態安全,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呢?習近平同志闡述了中國主張。

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習近平同志強調:氣候變化關乎全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採取及時有力行動。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凝聚力量,有效克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動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護好地球,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要促進國際社會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

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一直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中國已經向世界承諾將於二〇三〇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我們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還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邊合作機制,互助合作開展造林綠化,共同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2015年底,巴黎大會成功通過《巴黎協定》,為二〇二〇年後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指明了方向,標誌著合作共贏、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正在形成,具有歷史性意義。習近平同志強調,《巴黎協定》符合全球發展大方向,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共同堅守,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們對子孫後代必須擔負的責任!國際社會應該以落實《巴黎協定》為契機,加倍努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習近平同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為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全球生態安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在全黨全國人民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日子裏,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大工作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不斷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聞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