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遼寧省前三季度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調查報告

2017-10-08 10:31 來源: 遼寧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刪繁就簡活力增
——前三季度我省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調查報告

9月中旬,瀋陽市渾南中路上的臨街門市相繼開業,寵物醫院、教育機構、茶館等20多家店面,緊湊地佈滿整條街。

遼沈大地上的創業熱情已被點燃。省工商局統計顯示,1至8月,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32.1%,其中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34.1%。

市場主體入市速度明顯加快,這是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重要表現。

年初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全省工商系統真抓實幹,圍繞放管服,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各項工作不斷走向深入:便捷市場準入取得新進展,事中事後監管不斷加強,扶持小微企業力度不斷加大。

刪繁就簡增活力,領異標新結碩果。記者在我省各地調研時發現,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釋放了市場潛能,支撐了就業增長,優化了産業結構,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三點發力 改革向“深處”突破

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才能更好地激發市場經濟的內在活力。今年以來,全省工商系統攻堅克難,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入。

便捷市場準入,我省重點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從年初的“五證合一”到10月1日起推行的“二十六證合一”,在遼企業可以逐步實現“一照一碼”走天下。

此次改革具體整合多少證照,國家層面沒作統一規定,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我省高度重視,先後召開由14個市登記部門參加的調研論證會,同56個省(中)直部門溝通協商,匯總梳理涉企證照事項43項,決定將與生産經營聯絡密切、管理頻次較高的20項一般性備案類事項整合,形成“二十六證合一”的實施意見,並鼓勵各地拓展創新,實行更多證照合一。

涉企證照改革是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環節。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改革後,企業到相關部門辦事只帶營業執照即可,不僅少跑腿,還縮短了從籌備開辦到進入市場的時間。

此外,堅持依法設定原則,該取消的取消,該合併的合併,全省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由改革前的226項減少到35項;重新梳理工商登記後置審批事項目錄,減少到205項。

有效的“放”,吸引市場主體紛紛紮根;科學的“管”,營造了有利於市場主體成長的環境。

今年以來,我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全面推開,減少了對市場主體的檢查頻次,年底實現監管全覆蓋。全省各部門共開展隨機抽檢1.47萬次,檢查結果通過“遼寧一張網”公示。

通過“遼寧一張網”這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遼寧),企業隨機抽查的信息、企業自主年報信息和受到處罰的不良信用記錄都將向社會公開。上半年,各級政府部門共享交換違法失信企業信息16.5萬條,進一步完善了聯合懲戒約束機制,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正在形成。

“現在企業的自律性強了,檢查也少了。”鞍山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表示,隨機抽查的監管方式,保證了執法公正,也讓企業把更多精力放到生産經營上。

“放管”結合讓市場“活”而有序,優化服務則助推企業等市場主體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活得更好。

遼寧裕豐食品有限公司9月15日正式投産,年産幹蘑菇絲1000噸。總經理徐成君説,公司今年註冊成立,能這麼快投産離不開大石橋市創業孵化基地的幫扶。

我省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和力度,鼓勵各市結合實際,通過創建各類園區、孵化基地、創客空間等,幫助初創企業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實現快速發展。據統計,全省已備案眾創空間105家,在孵企業、團隊超過5000家,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9500多家。瀋陽三好街、大連創業e港等,孵化出一批有作為的小微企業。

在重點扶持小微企業上,我省通過三大服務體系幫助小微企業提升市場活躍度,將“個轉企”納入對各市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標,鞍山、丹東、營口、瀋陽和葫蘆島等市已完成年度目標。

助力發展 經濟朝“更活”轉變

前三季度,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近三個月,平均每月有四五單生意,已開始有效益了。”遼寧瀝蔓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靖宇説,公司今年4月在瀋陽設立,專門做中央空氣恒濕系統,經過幾個月的市場開拓,已逐漸被消費者認可。

商事制度改革釋放了市場活力。像瀝蔓泊科技這樣的市場主體,今年前8個月全省平均每天新增1681戶。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省新增市場主體40多萬戶,在新增的市場主體中,企業10.5萬戶,個體工商戶29.1萬戶,同比增長31.7%;農民專業合作社6443戶,同比增長17.8%。

全省14個市中,瀋陽市新增企業近4萬戶,同比增長88.2%;營口市新增企業同比增長50.3%; 丹東市新增個體工商戶同比增長106%。其中,瀋陽、營口和鞍山新增企業漲幅排名前三;丹東、瀋陽和朝陽新增個體工商戶漲幅排名前三。

新增市場主體特別是新企業和個體戶的快速增長,對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增加百姓收入至關重要。省工商局小微企業發展促進處負責人表示,商事制度改革有效地促進了就業增長。

據測算,小微企業開業以後,一個企業用工在7人左右,個體工商戶在3人左右。而在我省新增市場主體中,個體戶和私營企業佔比最大,成為吸納新增就業的主渠道。今年前8個月,全省私營企業新增就業人員32萬,同比增長16.1%;個體工商戶新增就業人員54萬,同比增長31.3%。

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我省小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活躍度最高,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也成為高校畢業生和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重要渠道。

今年登記註冊的丹東市天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互聯網技術研發,今年以來,這類企業呈增長態勢,創業者多來自大學、科研院所。

商事制度改革優化了産業結構,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發展。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今年前三季度在我省新設立的企業中,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務業增長迅速。

數據顯示,我省新增企業中80%是第三産業,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從企業類型看,新增市場主體中九成以上是私營企業,企業構成符合産業結構優化的方向。

與此同時,“互聯網+”為結構優化升級注入新的活力,特別是“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電商集群註冊等改革舉措,促進了眾創空間等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

結構優化蓄動力,新興産業顯活力。新企業、新産業的大量涌現,成為我省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穩增長、促就業、調結構,商事制度改革正在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改革已進入攻堅期,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督促和協調力度,確保各項重點任務按時完成。

在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之年,我省乘勢而上、持續攻堅。改革之勢能必將轉化為振興之動力,推動老工業基地走出低谷、走向輝煌。(記者 孔愛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