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南省今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回顧

2017-10-10 09:58 來源: 河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搬走的是貧困 遷來的是幸福
——我省今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回顧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也捷報頻傳。截至9月底,我省今年計劃建設的416個安置點已全部開工,開工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省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進入掃尾階段,集中安置點建設基本完成,已搬遷入住建檔立卡貧困戶8.4萬人,佔計劃總數的86.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7.3個百分點。

這一成績是我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的結果。如今,全省上下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全面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哪些人要搬遷

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三山”地區,我省有25.97萬貧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處。這裡的村民,走的路是羊腸小道,吃的水是河水或雨水,住的是石頭房或土坯房,種莊稼是“望天收”。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時刻牽掛著“三山”地區貧困群眾。省委書記謝伏瞻深入貧困戶家中、田間地頭,噓寒問暖。他強調,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貧困群眾,很難就地脫貧,實現脫貧最有效最徹底最經濟的辦法就是易地搬遷。省長陳潤兒多次調研易地扶貧搬遷,指出需要搬遷的地區主要指深山荒蕪區、地質災害區、河灘受淹區和生態保護區四類地區,要求對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精準識別,並建檔立卡予以規範。

我省先後出臺了《河南省全面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辦法》等“三個辦法、一個制度”,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精準識別、後續發展、成效考核等各個環節做到規範運作、有效推進。

我省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識別工作,做到識別精準,確保不漏搬、不錯搬、不搬錯。

需要整村搬遷的整村搬遷,能提前搬的提前搬。我省特別作出規定:居住農戶2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原則上實施整村搬遷。汝州市寄料鎮平王莊村1300多人分散居住在12平方公里的山區,形成78個村民組,有的一戶人家獨自住在半山腰。如今,這個村莊已被列入整村搬遷村。

搬到哪去

何文霞是嵩縣何村鄉橋頭村山臺寺村民組人。這個村民組共12戶,居住在大山深處的一條溝中,夏季一旦雨大水深,小山村就與外界隔絕了。如今,這個村民組已經整組搬進了縣城附近的安置點。何文霞説:“過去每逢下雨就害怕,如今再也不慌了。”

何文霞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是我省對易地扶貧搬遷科學選擇安置點的一個縮影。

對貧困群眾來説,搬遷不僅僅是得到一棟新房、換了一個生存環境,更重要的是拔掉窮根,告別貧困,從此走上脫貧致富路。

我省要求各地對搬遷安置點選址加強科學規劃,除2017年已經開工建設的項目外,都要按照“四靠”原則集中安置,優先靠縣城,其次靠園區,再次靠鄉鎮、靠鄉村旅遊點。省發改委副主任郭瑋説:“將安置點選在距離市中心較近、臨靠企業較多、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搬遷戶就業、就醫、購物和孩子上學,能真正實現讓群眾‘住得安心,過得放心,生活得舒心’。”

搬後怎麼辦

搬遷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貧困戶搬進新房並非搬遷的終點,能不能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就業問題是重中之重。否則,搬遷戶就會“住著新房子,過著苦日子”,“人住新房了,心還在山溝溝裏”。

在搬遷的同時,我省同步謀劃産業發展,因地制宜培養特色種養業、手工業、鄉村旅遊業,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幫助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扶貧車間”讓搬遷戶就近就業,實現脫貧。52歲的柴金娥今年5月1日搬進了位於嵩縣黃莊鄉政府附近的汝南小區,住上了125平方米的新房。她在小區旁邊的服裝扶貧車間打工,一月能掙近2000元。她説:“搬出大山住樓房,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現在的生活真好!”

土地流轉讓搬遷農民嘗到了甜頭。盧氏縣官道口鎮新坪村河溝村民組28戶搬遷後,村民以“老房子入股,土地流轉”的形式,加入了豫西百草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將荒廢的老房子修葺一新,把老村莊打造成民俗村落。村民不僅能在公司打工掙錢,每年還可享受老房子的入股分紅。

特色種植引導搬遷戶走上致富路。今年春天,家住內鄉縣的王武搬入安置點後種植香菇,他説:“今年種植袋料香菇1000多袋,一年掙兩三萬元沒有問題。”

搬走的是貧困,遷來的是幸福。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了動力,搬出了活力,贏得了民心。(記者 李英華 李運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