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捍衛“金不換”生態優勢
提升百姓綠色“獲得感”

2017-10-25 10: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10月25日電 題:廣西:捍衛“金不換”生態優勢 提升百姓綠色“獲得感”

新華社記者 董振國、向志強、唐榮桂

持續推進“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鐵腕整治漓江生態、破解城市污染難題……廣西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多方著手堅決捍衛“金不換”的生態優勢,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紅利逐步釋放,老百姓的綠色“獲得感”越來越強。

讓空氣、水、土地更清新更乾淨

那考河濕地公園自今年3月正式開放以來,成了南寧人朋友圈中的“網紅”:綠植紅花組成層層梯田,美人蕉、朱槿花成片綻放,木質步道、水車涼亭相映成趣……

“以前這裡是臭水溝,經過的時候都要繞著走,現在卻成了大公園,生態環境的變化真讓我們老百姓有了幸福感。”退休職工李朝珍説。

2015年以來,南寧市引入PPP、“海綿城市”、“全流域治理”等新模式新理念治理那考河,不僅使污水得到有效處理,還修復了區域生態系統。現在,南寧正大力推廣這一模式,確保年內基本完成城區範圍內的黑臭水體整治。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一直是廣西人的驕傲,但一些地方的採石場破壞了漓江的“詩情畫意”。2016年起,當地政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治理採石,關停20余家採石場。目前桂林已投入資金約2.58億元,已完成生態修復面積136萬平方米。

認真落實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守生態紅線和環境質量底線,廣西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明顯:2016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3.5%,同比升高5個百分點;國家氣象局發佈的相關評估結果顯示,廣西植被生態質量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均居全國前列;列入國家“水十條”考核的52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1%。

美了村莊富了口袋

“每到旺季,家裏月收入萬元,淡季最少有3000多元,一年下來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聊起近一年的收入,上林縣大豐鎮雲裏村村民蒙少香笑得合不攏嘴。

走進村裏,乾淨的村莊道路、花樣噴泉、湖心小島等環村水系景觀使這裡儼然成為山中的“世外桃源”。誰能想到,僅僅四五年前,這裡還豬牛散養、污水橫流。

2013年,廣西啟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並按照“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四個階段持續推進。幾乎每個村屯都制定了村規民約、都有保潔員,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由2012年的13%提高到目前的93%,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以上,具備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客運通達率已達85%……

鄉村環境的改善,培育和壯大了廣西的生態經濟,以南寧“美麗南方”、玉林“五彩田園”等為代表的生態産業園區千姿百態,催生了觀光農業、有機農業、鄉村旅遊等農村新業態。

目前,“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已進入“宜居鄉村”階段,“産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三大專項活動推進了鄉村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完善制度保障長效

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是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近年來,廣西部分市縣實行更多體現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差異化考核機制,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今年9月,自治區政府發佈支持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系列文件,其中專門出臺分類考核意見,按照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將111個縣市區劃分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主城區等,差別化設置主要考核指標。

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方面,廣西于去年8月印發第一批1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産業準入負面清單。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唐愛斌介紹,目前第二批國家級和自治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的負面清單正在抓緊制定中,還將探索整合多部門職能,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監管體系。

自治區政府印發的《廣西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構建起由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構成的産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廣西特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