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陜西建成淤地壩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

2017-11-09 10:56 來源: 陜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打壩如修倉,攔泥如積糧,村有百畝壩,再旱也不怕。”陜北這一廣泛流傳的説法,表明了淤地壩在防治水土流失,使荒溝變良田所發揮的作用。11月8日,記者從省水土保持局獲悉,全省目前共建成淤地壩3.39萬座,佔全國數量的一半以上,居全國第一。全省淤地壩共攔泥58億噸,淤成壩地90多萬畝。

“淤地壩是流域綜合治理的一種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生産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川縣梁家河村考察調研時指出。在全省淤地壩中,大中型淤地壩1.19萬座、小型壩2.2萬座。其中,榆林和延安兩市分別建成淤地壩2.18萬座和1.14萬座,目前淤地壩仍然是黃土高原地區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

近年來,我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上投資,對淤地壩開展除險加固,使之繼續發揮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今年,我省共除險加固淤地壩106座。“十三五”期間,全省將修建淤地壩4000座。

據資料顯示,黃土高原溝壑區溝谷面積佔總面積的40%左右,而産沙量卻佔75%左右。在溝道中修建淤地壩是控制泥沙下泄最直接、最有效、最立竿見影的措施。靖邊縣共建成壩庫1236座,累計攔泥6億多噸,90%面積實現不向黃河輸送泥沙。

在減少輸入黃河泥沙、確保黃河安瀾的同時,淤地壩將泥沙就地攔蓄,使之成為土肥水足、旱澇保收、高産穩産基本農田。據測算,壩地糧食平均畝産500公斤,最高可達1000公斤以上。綏德、清澗、子洲、寶塔、延長等縣(區)壩地産糧均佔到糧食總産的30%左右。淤地壩還有效鞏固和促進退耕還林還草。橫山區曹陽灣村建成淤地壩30座,水庫5座,人均達到2畝多水壩地,促進3000多畝坡耕地全部退耕,造林種草1.7萬畝,養羊1.65萬隻,加快了區域植被快速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我省淤地壩建設有效促進了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為脫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米脂縣高西溝村有410畝壩地,實現了少種高産,農、牧、林土地利用結構由1:1:1調整為1:2:3,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示範村。在壩地較多、利用較好的地方,群眾在壩地裏種植烤煙、葡萄、油葵等經濟作物,發展了大棚菜,大大增加了經濟收入。(記者 王永鋒 通訊員 梁小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